从达拉斯返回洛杉矶的航班上,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0比2落后,在七场四胜制的系列赛中,意味着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缘。历史上能完成如此逆转的球队屈指可数。
美航中心那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和诺维茨基无解的背影,如同梦魇,萦绕在每个湖人队员的心头。
林昊靠着舷窗,窗外是漆黑的夜空和偶尔闪过的地面灯火。他并没有像其他队友那样彻底陷入沮丧,科比的信任和第四节的表现,像一颗火种,在他心底留存。
失败固然苦涩,但也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差距和方向。诺维茨基无法单防限制,基德的防守阅读能力超强,那么,球队的整体进攻就必须更加灵动,更加难以预测。
【复盘G2:对手防守策略分析中...】
【核心问题:进攻端过于依赖科比单打,角色球员进攻参与度低,战术发起方式单一。】
【“幽灵位”战术被针对性研究,需增加变化。】
【建议:提升无球移动频率与质量,利用掩护制造局部多打少机会。】
系统的分析与他不谋而合。他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模拟着各种无球跑动的路线和与队友掩护配合的场景。
回到洛杉矶,短暂的休息后,球队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备战。训练馆里的气氛与往日不同,少了些轻松,多了份破釜沉舟的决绝。
菲尔·杰克逊没有过多责备,而是直接切入主题。战术板上,代表湖人进攻的紫色线条变得异常复杂和密集。
“伙计们,达拉斯人以为他们摸透了我们的进攻。”禅师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带着一种冰冷的锐利,“他们放科比单打,掐死我们的内线连接,并且派基德那个老狐狸重点照顾我们的‘幽灵’。”他看了一眼林昊。
“所以,G3,我们要做出改变。”禅师用马克笔在战术板上画了几个交叉的箭头和掩护符号,“核心思路:增加无球跑动,增加掩护配合,动态进攻,撕开他们的防守阵型。”
“科比,”禅师看向核心,“你依然是我们的终结点,但不再仅仅是持球单打。你需要更多地利用无球掩护切出接球,或者作为诱饵,为其他人创造机会。”
科比点了点头,眼神专注。
“保罗(加索尔),拉玛尔(奥多姆),”禅师又看向内线,“你们不能只待在低位。要提上高位做轴,要做扎实的掩护,无论是为科比还是为外线射手。挡拆之后,要果断顺下或外弹,把泰森(钱德勒)拉出来。”
加索尔和奥多姆认真记着要点。
“至于你,林。”禅师的目光最后落在林昊身上,“你的‘幽灵位’依然是我们的秘密武器,但使用方式要变。你不能总是一个人在弱侧等机会。你要动起来!利用保罗和拉玛尔的掩护,进行无球的空切、反跑,甚至可以和科比进行交叉掩护。你的‘低存在感’,在动态移动中,对防守人的追踪是更大的考验。我要你像真正的幽灵一样,飘忽不定,无处不在。”
禅师在白板上画出了几种具体的战术跑位:
1.UCLA式空切:林昊在前侧将球传给高位的加索尔后,立刻利用底线奥多姆的掩护,空切篮下。
2. 双掩护切出: 林昊和科比分居底线两侧,同时借助内线双掩护向两翼切出接球。
3.西班牙挡拆:科比与加索尔打挡拆,林昊在弱侧突然启动,为加索尔做一个背掩护(后挡拆),然后外弹到三分线外。
“这些战术的关键在于时机和默契。”禅师强调,“掩护要扎实,跑动要坚决,传球要精准。我们要用不断的移动,拖垮基德的老腿,扰乱他们的防守轮转。”
接下来的训练,重点完全放在了无球跑动和掩护配合上。训练馆里充满了球鞋摩擦地板的尖啸声、身体碰撞的闷响和队友之间急促的沟通。
“掩护!拉玛尔,你的挡人要再瓷实一点!”助理教练迈克·布朗大声喊着。
“林,反跑要突然!利用你的第一步!”
“科比,切出接球后不要停,直接攻击或者快速转移!”
林昊全身心投入其中。他发现,当自己不断移动起来时,【低存在感】的效果确实有了奇妙的提升。防守他的球员(由史蒂夫·布雷克模拟基德)往往在穿过一个掩护后,会有一瞬间的迷失,而林昊就能利用这瞬间的空隙完成接球或为队友创造机会。
一次战术演练,林昊执行UCLA空切,他先是一个向底角的假动作,然后猛地变向,利用奥多姆厚实的身板摆脱了“基德”,直插篮下。高位的加索尔心领神会,一记精准的击地传球送到,林昊接球轻松上篮得分。
“漂亮!”奥多姆拍了拍手,“就这么跑,林!让他们猜不透你去哪儿!”
另一次,林昊和科比进行交叉跑位。林昊为科比做了一个扎实的无球掩护,挡住了追防的“马里昂”(由巴恩斯模拟),科比获得空位中投机会。而林昊在掩护后立刻拆开,向外弹,也处于空位。持球的费舍尔有两个选择,最终传给了机会更好的科比,命中投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