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了【能力稳固】的被动加持和【精准传球】(熟练)的新体验,林昊的训练热情空前高涨。他感觉自己与篮球之间,似乎建立起了一种更深层次的联系。不再仅仅是手与球的控制与被控制,更像是一种…无声的交流与共舞。
每一次运球,他更能感受到篮球的纹理、气压和回弹的细微差别。
每一次传球,他指尖对力量、旋转和角度的控制越发得心应手,仿佛篮球本身也在主动迎合他的意图,飞向预定的目标。
甚至在使用【低存在感】和【视线诱导】时,他感觉自己的精神意念能更顺畅地流淌出来,与球场空间、与对手(哪怕是假想的)进行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博弈。
这种奇妙的感觉,让他沉迷其中。球队的常规训练结束后,他的“二次对话”时间开始了。
这天下午,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苛刻的挑战项目。
他在训练场一侧底线放置了一台高速发球机,随机向球场各个位置弹出速度、角度各不相同的网球(比篮球小,难度更高)。而他则站在另一侧底线,任务是:在网球第一次落地反弹起的瞬间,用篮球将其精准地击打回发球机下方的收集网中。
这需要极致的动态视力、预判、脚步移动、以及最重要的——传球的精准度和速度!
“系统,记录数据,计算成功率。”林昊下达指令。
【训练模式开启。记录中…】
嘭!第一个网球高速弹出,飞向左侧边线附近!
林昊快速移动,判断落点,在网球弹起的瞬间,手中的篮球如同出膛炮弹般射出!
嗖!篮球擦着网球边缘飞过,打空了。
【失误+1】
“靠!速度太快,预判慢了!”林昊喘了口气,立刻跑回底线准备下一个。
嘭!第二个网球飞向右侧肘区,角度刁钻。
林昊迅速横移,调整重心,再次出手!
篮球击中了网球,但力量太大,直接将网球砸飞出了边线。
【失误+1】“力量控制!”
嘭!第三个…第四个…
一开始,他的成功率惨不忍睹,十次能中一次就算不错。高速飞行的网球和需要精准控制的篮球之间,仿佛存在着次元壁。
但他没有气馁。【能力稳固】带来的效果逐渐显现,他的发挥越来越稳定,很少出现连续的低级失误。他的动态实力在【训练仪】和这种极限挑战下被压榨到极致。
【动态视力+0.2%…视线诱导熟练度+3…精准传球熟练度+1…】
汗水模糊了视线,肌肉酸胀抗议,但他完全沉浸在那种“追逐-判断-出手”的循环中。
渐渐地,他找到了节奏。
嘭!网球飞出。
他的身体仿佛本能般启动,【视线诱导】甚至开始微弱地帮助他预判发球机的“意图”(随机的 patterns)。
脚步迅捷而精准。
出手!【精准传球】主动激发!
篮球划出一道笔直的线,准确地命中刚刚弹起的网球!
啪!一声脆响!网球应声落入远处的收集网!
“漂亮!”林昊忍不住低吼一声。
【成功+1】
成功率开始缓慢但坚定地爬升。
从10%,到15%,再到20%…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传球的理解也在深化。他不再仅仅追求“准”,更开始追求“恰到好处”——用最小的力量、最合适的旋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击打。这无疑是对【精准传球】(熟练)能力的极致锤炼。
练了不知多久,直到发球机的网球都打空了,他才气喘吁吁地停下来,直接呈大字型瘫在地板上,胸口剧烈起伏。
【训练结束。总尝试次数:250次。成功次数:58次。成功率:23.2%。】
【动态视力+1.5%。视线诱导熟练度+35。精准传球熟练度+28。】
看着系统汇报的数据,虽然最终成功率依然不高,但提升的过程让他充满了成就感。尤其是【视线诱导】的熟练度涨了一大截,看来这种极限预判训练对它的提升很大。
休息了一会儿,他爬起来,又开始另一项“对话”——无球移动中的接球三分。
他设置了几个移动靶位,然后让发球机在不同间隔、从不同方向朝他传球。而他则需要在进行各种无球跑动(借助掩护桩、变向、反跑)的过程中,接球瞬间完成三分出手。
这项训练同样艰难。无球跑动消耗大量体力,接球瞬间的调整和出手更是考验投篮稳定性和身体控制能力。很多时候,他跑出了位置,但接球后身体已经失衡,投篮动作变形。
咣!咣!咣!打铁声不绝于耳。
但他坚持着。【低存在感】的能力在此刻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发挥着作用——他尝试在跑动中短暂地“降低”自己对防守桩(假想敌)的存在感,从而获得更宽松的接球空间和更短的调整时间。
同时,【精准传球】(熟练)带来的对球路的精准预判,也让他能更早地做好接球准备,出手更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