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漫过院墙头,谢怜就听见竹筛上传来“沙沙”的轻响。他推开窗一看,墨尾正蹲在晒小鱼干的竹筛旁,前爪扒着筛边,脑袋一点一点地往鱼干上凑,尾巴尖绷得笔直,显然是在琢磨怎么偷尝一口。
“墨尾,不许碰。”谢怜笑着推开房门,刚走过去,小猫就立刻收回爪子,装作蹲在一旁看风景的模样,只是尾巴尖还在悄悄晃动。他伸手拿起竹筛边的布巾,轻轻拂去鱼干上的浮尘,“还没晒透呢,等晒好了再给你吃,现在吃会闹肚子。”
墨尾委屈地叫了两声,蹭了蹭他的裤腿,又转头看向院门口,像是在等花城。谢怜顺着它的目光望去,正好看见花城提着个竹篮从外面回来,篮里装着些新鲜的艾草,叶片上还沾着晨露。
“后山的艾草长好了,摘些回来,一会儿给阿婆送去。”花城将竹篮递到谢怜面前,指尖碰了碰他的手背,“早上路过老水手家,见他在修补渔网,我们送完艾草,再把针线包和小鱼干给他带去。”
谢怜笑着点头,转身去屋里取了油纸,将晒得半干的小鱼干分出一半包好,又把昨天买的针线包放进去,才对墨尾说:“我们先去阿婆家,再去老水手家,你乖乖跟在身边,不许乱跑。”小猫立刻蹭了蹭他的手心,像是在应下这个约定。
两人提着竹篮往阿婆家走时,路边的田埂上已经有村民在劳作,见了他们便笑着打招呼。阿婆家门没关,院中的石桌上摆着刚择好的青菜,她正坐在小板凳上捶打艾草,准备做艾粿。
“阿婆。”谢怜笑着走进院子,将艾草递过去,“三郎早上摘的新鲜艾草,您看看合用吗?”
阿婆放下手里的木槌,接过艾草闻了闻,眼睛立刻亮了:“新鲜得很!正好今天想做艾粿,有了这艾草,味道肯定更香甜。”她转头看见墨尾,便从屋里端出一小碟小鱼干,“上次晒的小鱼干,给墨尾留的,快让它吃。”
墨尾一见小鱼干,立刻凑了过去,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谢怜和花城坐在石凳上,帮着阿婆择青菜,阿婆忽然想起什么,从屋里拿出个布包递给谢怜:“前几天去镇上,给你们买了些桂花糖,做点心的时候放些,又香又甜。”
谢怜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的桂花糖裹着油纸,还没拆开就闻到了淡淡的桂花香。他连忙道谢:“谢谢您,我们正好想做些小点心,有了这桂花糖,肯定更好吃。”
待墨尾吃完小鱼干,两人便起身准备去老水手家。阿婆送他们到门口,又往竹篮里塞了几个刚蒸好的艾粿:“刚蒸好的,你们路上吃,给老水手也带两个,他爱吃这个。”
谢怜接过艾粿,笑着应下,才和花城往老水手家走。老水手家的院门敞开着,渔网铺在院中的石板上,他正坐在石凳上穿针引线,见两人进来,便放下手里的针线:“你们来得正好,我这针线总穿不进去,正想找你们帮忙呢。”
花城走上前,接过针线,指尖捏着线头轻轻一捻,很快就穿好了针。谢怜将针线包递过去:“昨天去镇上给您买的新针线包,里面有几支针和线,您用着方便。”又把油纸包着的小鱼干递过去,“这是我们昨天晒的小鱼干,您煮粥的时候放些,鲜得很。”
老水手接过针线包和小鱼干,笑得合不拢嘴:“你们太贴心了!正好我今天煮了玉米粥,你们留下来一起吃,就着这小鱼干,再配着阿婆做的艾粿,正好。”
谢怜本想推辞,却被老水手拉着坐下。不一会儿,老水手就端来三碗玉米粥,又把小鱼干倒进碟子里。墨尾蹲在谢怜脚边,盯着碟子里的小鱼干,喉咙里发出轻轻的叫声。老水手笑着夹了几条小鱼干放在纸上,递给墨尾:“给你吃,慢慢吃,别着急。”
玉米粥熬得软糯香甜,就着小鱼干一起吃,鲜得让人忍不住多喝两碗。谢怜咬了一口艾粿,艾草的清香混着糯米的软糯,再加上豆沙馅的甜,让人回味无穷。“阿婆做的艾粿真好吃,比上次吃的还香。”他忍不住赞道。
老水手喝了口粥,忽然想起什么,对两人说:“再过几天就是大潮,到时候鱼最多,我带你们出海,咱们去捕些新鲜的鱼,回来做鱼丸,又鲜又嫩。”
谢怜眼睛一亮,转头看向花城,见他点头,便笑着应下:“好啊,我们等着您的消息。”
吃过早饭,两人帮着老水手收拾好渔网,便准备回家。老水手送他们到门口,又往竹篮里塞了些晒干的海带:“这是我上次出海晒的海带,泡发了炖豆腐,鲜得很,你们带回去尝尝。”
谢怜接过海带,连忙道谢,才和花城往家走。路上,墨尾抱着布偶,跟在两人身边,时不时停下来闻闻路边的草。谢怜咬了一口艾粿,对花城说:“今天收获真多,有阿婆给的桂花糖,还有老水手给的海带,我们晚上做海带豆腐汤,再用桂花糖做些小点心,好不好?”
花城笑着点头,伸手握住他的手:“都听你的。晚上我烧火,你做点心,墨尾就坐在旁边等着,正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