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茧撞进裂缝的刹那,我听见江逾白在我耳边说了句什么,声音被撕碎在风里,没听清。但他的手臂收得更紧,像是要把我嵌进他的骨头里。
眼前不是黑暗,是光在炸。
一重又一重的门从虚空中裂开,像被谁撕开的纸页,每一道都闪着不同的颜色。第一道是教室的日光灯,白得刺眼。我看见自己坐在后排,校服袖子卷到手肘,正低头抄笔记。前桌的纸飞机歪歪扭扭飞过来,砸在我桌上,展开是一行字:“空调太冷,外套给你。”
那是高二冬天,我感冒了三天没来上课。回来那天,座位上多了一件深灰色外套,没有署名。我问了一圈,没人承认。后来它在我柜子里挂了一整个学期,最后被宿管当成无主物品收走。
“那是我写的。”江逾白的声音贴着我耳根响起,低得像在梦里,“你咳嗽的时候,我抄了三遍重点给你。”
第二道门亮起,是实验室的冷光。我们站在数据终端前,手背同时浮现出淡蓝色的印记,像被看不见的笔画上去的。那是系统第一次同步任务——“交换笔记”。我抬头看他,他也正看我,两人同时开口:“你先。”
“那次不是任务。”他声音稳,“是我申请的权限。我想知道,你写错题时会不会皱眉。”
第三道门是战场。炮火在远处炸开,地面在抖。他把我按在墙角,头顶砖石簌簌往下掉。我看见他嘴唇在动,听不见,直到他凑近,几乎是贴着我的耳朵吼:“林溪!别死!”
那一秒,我忽然明白,原来系统屏蔽的不只是任务记录,还有所有它觉得“不合规”的情感爆发。
第四道门是深海观测舱。玻璃外是漆黑的海,我隔着透明壁,用手指在起雾的玻璃上写字:“别丢下我。”他站在外面,伸手回应:“不会。”
可那一次,系统判定为“非任务相关互动”,直接清除了记忆缓存。我醒来时,只记得自己做了个梦,梦见有人在水里喊我名字。
第五道、第六道……画面越来越快,像有人在翻旧相册。图书馆他替我挡开撞来的同学,食堂他默默把我盘里的香菜挑走,我发烧那晚他站在宿舍楼下等了四十分钟,只为递一瓶退烧药。
每一幕,都被系统标记为“冗余数据”,删除。
“它们是真的?”我问。
“比系统真实。”他握紧我的手,“是你让我相信,心动不是bug。”
第七道门开启时,光茧猛地一震。我看见自己站在公交站,雨下得很大。他撑着伞走过来,手里拎着一瓶水。我想起他说过的话:“如果那天你没走那么快,那瓶水我就给你了。”
可现在,我正站在光茧里,贴着他温热的胸膛,心跳和他同步。
门关上,一切归于平静。
前方浮着一座教堂。
它没有地基,悬在星海中央,通体由半透明晶体构成,穹顶像被风托起的纱,缓缓旋转。四周漂浮着无数光点,像被风吹散的萤火,又像某种信号在闪烁。
光茧停在教堂前,不再前进。
“怎么了?”我问。
江逾白没说话,只是低头看我。他的戒指还在发光,和我的缠在一起,像两条不肯分开的蛇。
我忽然明白了。
系统还在等。
等一个人先开口,承认这场婚礼不是意外,不是逃亡的副产品,而是我们想要的。
我抬手,扯下头纱。
它飘出去,被风卷着,穿过教堂的穹顶,消失在光里。
“我们结婚吧。”我说。
话音落下的瞬间,光茧开始变形。外壳如花瓣般展开,露出内部流线型的舱体,车头浮现出一对交叠的指环图案。它缓缓向前滑行,穿过教堂顶部的开口,降落在中央平台上。
地面是镜面的,映出我们的影子。四周围着一圈悬浮座椅,空着,但每一把都亮着名字——不是人名,是时间戳。
2015.09.17
2018.03.12
2020.11.08
……
都是我们曾被系统抹去的相遇。
头顶传来一个声音:“观众已就位,需要增加全息烟花特效吗?”
是苏倩倩的声音。
我没回头,径直走向平台中央的控制台。它像一块漂浮的黑水晶,表面泛着微光。
“不需要。”我说,“播放初遇视频。”
“检测到请求权限不足,是否切换至浪漫剪辑版?包含十次高好感互动片段,已自动美化。”
“不要美化。”我盯着屏幕,“我要看真实的开始。”
“确认执行?画面可能包含未授权行为。”
“确认。”
屏幕一闪,画面定格在2015年9月17日清晨。校园梧桐树影斑驳,我弯腰捡起散落的报名表,书包拉链半开。镜头拉近,树后闪出一个身影——少年江逾白,手指夹着一枚芝麻大的黑点,动作极快地塞进我书包夹层。
画面静止。
时间戳亮着:2015.09.17 07:23:15。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