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主是一对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夫妻。老奶奶正在炉子前看着翻滚的馄饨锅,老爷爷则在擦拭桌椅。看见陈默走过来,老奶奶立刻热情地笑着打招呼:“小默来啦?今天还带了朋友来呀?”
被点名的程砚,朝两位老人温和地点了点头。
正在收拾桌子的老爷爷闻声也转过头,笑着看向他们,熟稔地问:“小默还照旧?一碗大份馄饨,多放香菜和榨菜?”
陈默笑着点头:“嗯,照旧。”然后看向程砚,“老板,你吃什么?馄饨或者馄饨面都有。”
程砚看了看简易菜单,想了想:“一份大份的馄饨面吧。”
“好嘞!”老爷爷应了一声,便去忙活了。
程砚和陈默在一张空桌旁坐下。程砚打量着这个简单却干净整洁的小摊,问陈默:“经常来?”
陈默从桌上的筷笼里拿出两双一次性筷子,掰开摩擦掉木刺,递了一双给程砚,这才点点头:“嗯,搬到这边住之后,每次加班晚了,懒得做饭,就喜欢来这儿吃一碗热乎乎的馄饨。一开始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后来……可能就成了一种习惯吧。”
他顿了顿,看向那对默契忙碌的老夫妻,语气里带着一种难得的柔和:“老板你看这老两口,你敢信他们在这摆了快三十年摊了?两位老人都年过七旬了,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而且听老食客说,这馄饨几乎没怎么涨过价。来这儿吃的很多都是附近的街坊和老顾客,也有些年轻人。老人家特别健谈,每天都乐呵呵的,跟谁都能聊上两句。”
正说着,两碗热气腾腾的吃食就端了上来。巨大的碗里,馄饨皮薄馅足,汤色清亮,飘着翠绿的香菜和金色的榨菜末,香气扑鼻。
老爷爷乐呵呵地对程砚说:“小默这位朋友,一看就是很少吃我们这种路边摊吧?怎么样,小伙子,尝尝看,味道怎么样?”
在老爷子和陈默双重期待的目光注视下,程砚拿起勺子,先喝了一口汤,鲜香温暖,然后夹起一筷子面条吸溜进嘴,又尝了一只馄饨。他抬起头,朝老爷爷竖起大拇指,笑容真诚:“老爷子,很好吃!特别鲜,有小时候的味道。”
老爷爷这才心满意足地笑开了,连连点头:“好吃就行,好吃就行!你们慢慢吃!”说完又回去忙活了。
程砚转头,看向昏黄灯光下,老两口围着锅炉忙碌的身影。老爷子负责煮和调味,老太太则在一旁包着馄饨,时不时低声交流两句,动作默契,眼神平和。一种平淡却坚实的温暖氛围笼罩着这个小摊。
程砚脑子里忽然浮现出四个字:相濡以沫。
两人安静地吃着碗里的食物,味道确实出乎意料的好,简单却抚慰人心。
吃完最后一颗馄饨,陈默抽出纸巾擦了擦嘴,带着点小得意问程砚:“老板,这顿感谢宴,值吧?”
程砚放下筷子,满意地点点头:“嗯,你小子是会吃的。”这碗馄饨面,比许多大酒店的宵夜更让他觉得舒服。
陈默得意地朝他挑了挑眉。
然后就听程砚慢悠悠地又开口了,语气十分自然:“那么,现在问题来了,陈特助。”
陈默:“?”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程砚指了指周围:“你觉得,我现在要怎么回去呢?”他的车还停在公司车库,是坐陈默的车来的。
刚刚还在得意洋洋的陈默,瞬间笑不出来了。他认命地叹了口气,拿起车钥匙站起身:“……好的,我知道了。”
程砚满意地点了点头,颇有一种“孺子可教”的欣慰感。
回到家,洗完澡躺在床上,程砚习惯性地点开微信朋友圈,刷新了一下,果然看到林晚刚刚更新了一条九宫格动态。
照片里有和室友们的搞怪合影,有色彩缤纷的美食特写,还有一张她对着镜头笑得眼睛弯弯的可爱自拍。配文是:【发现了一家宝藏小馆!快乐加倍![耶]】
程砚看着照片里她的笑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给她点了个赞,然后退出朋友圈,找到她的对话框,发了条信息过去:【到家了?看起来玩得很开心。】
信息刚发出去没多久,林晚的语音通话请求就弹了过来。
程砚立刻接起,那边传来女孩清脆雀跃的声音,背景音里还有室友隐隐的笑闹声:“你到家啦!我跟你说哦,今天和爽姐她们啊,找到了一家特别好吃的漂亮饭!味道超赞,环境也很有意思,下次咱们也可以去试一试呢!”
听着她兴奋的语气,程砚的心也跟着柔软下来,声音不自觉地放柔:“好啊,等你不忙的时候,我们就去打卡。把那些好吃的、好玩的,一家一家都去打卡。”
电话那头的林晚连连点头,意识到他看不见,才赶紧连着答应:“好呀好呀!说定了哟!”
听着她孩子气般的话语,程砚只觉得心都要化了。他又和她聊了几句,听着她絮絮叨叨地说着白天的趣事,直到电话那头传来她室友催促她快去洗漱的声音,两人才依依不舍地互道晚安,挂了电话。
窗外月色正好,程砚握着手机,心里充盈着平静而真实的幸福感。那些商场的算计、未来的挑战似乎都暂时远去,此刻,只有她软糯的声音和关于未来的、简单的约定,才是最清晰的。
喜欢他的掌心暖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他的掌心暖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