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的全息投影上,贝鲁特的地图正被冰洁团队标注上越来越多的光点。
通讯恢复的绿色区域以港口残存的基站为圆心,如同水滴入海般缓慢而坚定地向外扩散。
艾伦调度物资的红色箭头,正从欧洲、中东的多个集散地,沿着她构建的“绿色通道”向黎巴嫩汇聚。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一滴“虹光”:废墟上的信号。
第一批印有公司“文明虹光”标志的便携式通讯基站,由员工志愿者随身携带,穿越仍有余爆风险的残破街道,在贝鲁特市中心最大的临时避难所——一所学校的操场成功架设。
当第一个极简的登录界面在幸存者破碎的手机屏幕上亮起时,一种近乎神圣的寂静在人群中弥漫。
一个满身灰尘的男人,用颤抖的手指,在李文博团队开发的应急系统里,录入了第一条信息:“寻找妻子阿西亚·哈立德,最后出现在港口区。”
信息通过冰洁搭建的卫星信道,瞬间同步至全球数据库。
几分钟后,远在两百公里外、另一处避难所的一位护士,在核对伤员名单时,看到了这条刚刚同步过来的寻人信息。
她面前,正是一位因冲击波导致暂时失忆、不断喃喃自语“我在找我的丈夫”的女士。
“阿西亚·哈立德?”护士轻声问。
那位女士猛地抬起头,泪水瞬间涌出。
当这条“已找到,生命体征平稳”的信息传回最初的避难所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压抑已久的、混合着泪水与希望的哽咽。
这微小的成功,像一道真正的虹光,刺破了灾难的阴霾。
但这光芒也照出了暗处的礁石。
艾伦接到了紧急通讯,她声音紧绷地向陆彬汇报:“陆董,我们的一支运输车队在黎巴嫩北部边境被当地武装派别拦截。
他们要求我们支付‘过路费’,并优先向他们控制的区域提供物资。”
几乎同时,冰洁也报告:“监测到针对我们应急系统的网络攻击,来源不明,试图篡改物资分配数据,制造混乱。”
商业逻辑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和人性贪婪面前,显得无比脆弱。
陆彬站在屏幕前,看着那条被阻断的物资通道和系统日志里闪烁的异常警告。
他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深沉的冷静。
“艾伦,通知我们所有的合作伙伴,暂停经北部路线的所有运输。”
“同时,向媒体和国际救援组织公开这一情况,不是控诉,而是陈述事实——救援生命通道正在受到威胁。”
“洁妹,启动备用方案,启用海上通道直接进入贝鲁特港残存泊位。”
“另外,给应急系统加上数字水印和更严格的权限验证,所有数据修改必须经过双重生物特征确认。”
他的指令清晰而冷静:“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谁在建设,谁在破坏。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
这不是退让,而是将难题抛回给制造难题的人。
当全球舆论的目光因公司的公开声明而聚焦于此,那支地方武装面临的压力骤增。
几个小时后,车队在“暂不缴纳费用,但需后续协商”的条件下被放行。
而网络攻击也在冰洁团队加固防御后渐渐平息。
在日内瓦,冯德·玛丽副董事长的演讲视频和“黎明行动”的初步成果,正在与会者中引发巨大反响。
几位原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保留态度的欧洲代表,私下联系了她。
表示愿意在救援物资清关、提供医疗人员等方面提供便利。
更出乎意料的是,沃克集团的一位资深董事,也在一次非正式酒会上向玛丽举杯致意:“冯德.玛丽女士,我必须承认,你们在贝鲁特的行动……重新定义了跨国企业的角色。”
“也许在某些领域,我们存在竞争,但在构建全球韧性的层面上,沃克集团愿意探索合作的可能。”
玛丽将这个消息传回指挥中心时,只附加了一句话:“看,陆彬,我们的‘灯塔’,已经开始照亮一些我们未曾预料的角落。”
陆彬看着屏幕上逐渐连成一片的绿色光点,看着第一批救援物资在贝鲁特成功分发的现场照片。
看着公司内部论坛上,员工们为“黎明行动”自发捐款和报名志愿者的热情留言。
他转向身边的伙伴们,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
“我们证明了,当技术被赋予人性的温度,当商业网络被注入责任的灵魂,它们就能在至暗时刻,成为承载希望的生命之舟。
这,就是我们的‘文明虹光’。”
“黎明行动”仍在继续,挑战也必然接踵而至。
但此刻,国际移动互联网股份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深知,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商业航行者。
他们正在成为这片脆弱星球上,一座能够穿透迷雾、指引方向、凝聚力量的——真正的灯塔。
这光芒,源于商业,却已超越了商业。
它照向贝鲁特的废墟,也照向人类共同未来的,无限可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