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乌镇团队紧锣密鼓筹备会议时,陆彬的加密频道再次传来微弱的信号波动。
这次并非玛丽的深度分析,而是来自缅甸丛林深处,查侬的紧急状态更新。
信号因干扰而断断续续,但核心信息令人心惊:
运输队遭遇不明身份武装人员伏击…非政府军,也非地方势力…战术风格与装备前所未见…短暂交火后对方主动撤离…似为试探…
“包裹”安全,但行踪可能已暴露…正启用备用路线C,预计抵达时间延迟24小时…
几乎是同时,林雪怡的加密信息也抵达了陆彬的平板,附带着对“包裹”内部监控模块的实时数据解读:
检测到伏击发生时,‘包裹’内部核心元件出现持续3.7秒的异常高频谐振,谐振模式…与玛丽女士共享的‘幽灵’特征数学模型中某个低频扰动参数存在87.3%的吻合度。
谐振在交火结束后即刻消失。初步判断,非物理冲击所致,更像是对某种外部场能的…共鸣响应。
两条信息交织在一起,指向一个毛骨悚然的可能性:那个隐藏在幕后的“第三方”,不仅能在数字世界发动攻击。
其触角似乎也能以某种难以理解的方式,延伸到物理世界,甚至能引动特定高科技元件的物理共振!
它在测试Ψ系统,测试各国基础设施,现在,它似乎也在测试这个正在穿越缅甸丛林的“包裹”!
陆彬立刻意识到,对手的“测试”范围远超想象。
乌镇的公开舞台固然重要,但缅甸那条危机四伏的小路,此刻才是风暴真正的中心。
那个“包裹”不仅是希望,更可能是一个诱饵,或者一个探测器,正将无形的危险引向果敢的实验室。
他必须做出决断。一方面,要确保乌镇的商业和技术布局按计划进行,这是维持表面正常、获取资源的根基。
另一方面,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包裹”在暴露风险增大的情况下,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
他快速下达指令:
致查侬(最高加密): 【确认收到。授权启用所有必要防卫措施,优先级:保障人员与‘包裹’安全 > 隐匿行踪。允许使用预设的‘声东击西’方案分散注意。保持最低限度通讯。】
致林雪怡: 【持续监控‘包裹’所有物理参数,特别是异常谐振。尝试建立谐振与外部环境(如电磁场、地质活动等)的关联模型。任何微小变化立即报告。】
·致艾伦/乌镇团队(商业加密通道): 按原计划推进展示与合作。
注意观察与会各方,特别是与高能物理、基础数学、前沿加密领域相关的机构或人员,是否有异常关注度。保持自然,无需主动试探。
指令发出,陆彬再次走到窗边。
硅谷的阳光依旧明媚,但他仿佛能感受到,来自地球另一端缅甸丛林深处的紧张气息,以及那个沉默掠食者冰冷的注视。
棋局越来越复杂,每一步都如同在雷区中行走。
他不仅要赢得商业和技术的发展空间,更要在与一个看不见的、可能非人的对手的较量中,为人类争取一丝微弱的先机。
陆彬站在窗边,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玻璃。
硅谷的秩序感与缅甸丛林的混沌、乌镇的战略布局与“第三方”无法理解的物理入侵,在他脑海中交织成一张布满迷雾的全球棋盘。
他需要的不仅是应对,更是一个能穿透迷雾的支点。
他转身回到工作站前,激活了一个极少动用的加密信道,目的地是果敢——那个在各方势力夹缝中艰难建立的实验室。
接通的不是负责人,而是首席科学家埃文斯博士,一位前CERN研究员,因理念不合而隐退,最终被陆彬的秘密项目所吸引。
“埃文斯,情况有变。”陆彬没有寒暄,直接将林雪怡记录的谐振数据模型和玛丽提供的数学特征传输过去。
“我们运送的‘阿尔法核心’,在缅甸遭遇伏击时,出现了非自然的物理谐振。数据关联性很高。”
全息影像中,埃文斯博士头发花白,眼神却瞬间锐利起来。
他快速浏览着数据,手指在空中虚拟键盘上飞速点动,喃喃自语:“……不是电磁脉冲,不是声波诱导……这种谐振模式……指向的是更底层的相互作用力,可能是……量子层级的某种定向扰动?”
他猛地抬头,看向陆彬:“陆董,这如果属实,意味着对方掌握的技术,不是超越我们几年,而是可能超越几个时代!”
“他们不是在攻击设备,更像是在……‘读取’或者‘校准’阿尔法核心的某种固有属性!就像用特定的音叉去寻找能共鸣的物体!”
“阿尔法核心的设计初衷是什么?”陆彬追问,他需要将碎片拼凑起来。
“它是基于我们对Ψ系统底层架构的逆向工程,并结合了某些……超越当前理论的假设。”
埃文斯压低了声音,“它的目标之一,是尝试建立一种不受现有物理信道限制的、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绝对安全通讯网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