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瞬间打开了之前四人所有隐秘对话的锁。
艾伦的指尖微微一顿,陆彬的目光与冰洁短暂交汇。
“哦?您指的是?”玛丽谨慎地引导着,仿佛只是一个好奇的下属在请教前辈。
“两党在几乎所有能引发分歧的问题上都吵得面红耳赤,但在增加对某些特定人工智能研发领域的拨款、放宽数据融合实验的限制条款上,却表现出了一种近乎……和谐的默契。”
史密斯娓娓道来,条理清晰,如同在董事会上分析财报,“推动这些议题的游说力量,资金链路复杂得像蜘蛛网,最终都导向一些名字听起来充满希望却背景成谜的新基金会。”
“这不像传统的政治运作,更像是一种……高度优化的资源分配。”
他的分析,几乎就是艾伦和玛丽那份纸质报告的口语化、合法化版本。
他用的每一个词都无可指摘,但听在知情人耳中,却字字千钧。
“听起来,这像是资本找到了新的风口。”玛丽按照“公开讨论”的剧本回应着。
“是风口,还是被精心引导的气流?”史密斯温和地反问,随即又像是不想显得过于阴谋论般笑了笑。
“也许是我老了,总是容易多想。不过,玛丽,在IMI这个位置,多观察这些宏观的‘趋势’,总没有坏处。毕竟,潮水的方向,决定所有船只的航程。”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随口一提:“说起来,我一位在斯坦福医学院董事会的老朋友前几天提到,他们一些冷门的基础研究项目,最近也意外获得了来自这类基金会的捐赠。世界真小,不是吗?”
“斯坦福医学院”这个词,像一道微弱的电流击中了陆彬和冰洁。
他们瞬间想到了地下三层的K-27室和海伦·乔博士。史密斯是在暗示什么?他知道了多少?
“世界确实很小。”玛丽稳住声线回应道,“谢谢您的洞察,史密斯先生,这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方向。”
“不客气,只是老朋友之间的随意闲聊。”史密斯的声音依旧轻松。
“好了,不占用你们太多时间。享受这个忙碌的下午吧。”
电话挂断。休息区内陷入一片短暂的沉默。窗外,戴维和其他同事的辩论声隐约传来,更加反衬出此地的寂静。
艾伦率先开口,声音低得几乎只剩气声:“他不仅知道,而且在告诉我们,他知道了。”她指的是史密斯。
“而且他指出了另一条资金流向了斯坦福,”冰洁轻声补充。
“这不是巧合。他在确认,或者说,在鼓励某种联系。”
陆彬将平板电脑熄屏,屏幕漆黑,映出他们几人凝重的倒影。
“前董事长在退休后,反而拥有了更超脱的视角,甚至……更广泛的信息来源。他不在棋局中,所以他看得更清。”
这个意外来电,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将IMI总部休息区这个小小的“认知同盟”与更远处那个深谙游戏规则的前掌舵人连接了起来。
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在一个被算法精心编排的时代,这些分散的、保持着独立判断的人类心智,本身就成了最不可预测的变量。
办公区的喧嚣依旧,但此刻听来,仿佛不再仅仅是背景噪音,而成了他们无声行动的最佳和声。
真正的博弈,维度远比他们想象的更为复杂和广阔。
喜欢硅谷晨昏线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硅谷晨昏线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