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彬的这番话,让管理层意识到——参加乌镇国际互联网大会不仅仅是一次行业亮相,更是向全球市场展示公司量子科技实力的关键机会。他随即成立专项工作组,由冰洁负责整体品牌策略,霍顿则带队准备技术展示方案。
霍顿决定将团队正在研发的“量子安全通信原型系统”作为大会的核心展示项目。该系统采用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可实现理论上“绝对安全”的数据传输。尽管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经过评估,团队有信心在大会前完成可演示的雏形。这一选择极具战略意义——既符合“短期应用”目标,又能直观体现技术壁垒。
冰洁敏锐地察觉到,单纯的技术展示不足以打动资本市场。她策划了“量子赋能未来”主题论坛,邀请工信部官员、亚太电信运营商代表参与对话,将深奥的量子技术与5G、物联网等热门领域结合,塑造公司“前沿科技商业化的领导者”形象。同时,她提前与国内外科技媒体沟通,确保大会期间形成持续报道。
然而,筹备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以财务总监冯德.玛丽为代表的保守派质疑:“投入数百万参会是否值得?这些资源应该用于现有业务的营收增长。”陆彬在董事会上据理力争:“如果错过这次机会,竞争对手(如阿里云量子实验室)将抢占行业话语权。”最终,约翰·史密斯拍板支持,但附加条件——霍顿团队必须在大会现场签署至少一项合作协议。
会前一周,霍顿突然接到消息:国内某科技巨头计划在同一会场发布“量子云计算白皮书”,其内容直指深圳团队的技术路线。更棘手的是,团队核心算法工程师张毅临时提出离职,传闻已被对手以双倍薪资挖走。霍顿连夜调整演示方案,并启动应急预案——由刚从硅谷交流归来的青年科学家周遥顶替关键技术岗位。
距离乌镇大会只剩30天,一场关乎技术声誉、人才争夺和资本信心的战役已然打响。 而陆彬和霍顿都清楚,这场亮相要么成为公司转型的里程碑,要么沦为董事会质疑的导火索。
喜欢硅谷晨昏线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硅谷晨昏线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