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晨光,像一捧碎金,慷慨地泼洒在实验高中综合楼的玻璃幕墙上。顶楼阶梯教室那扇厚重的木门被推开时,夏语微微眯了下眼。空气里浮动着纸张特有的干燥气息,混合着淡淡的墨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新布置装饰材料的味道。
偌大的阶梯教室被精心装点过。深红色的厚重绒布窗帘束在两侧,露出窗外澄澈的秋日晴空。讲台背景墙悬挂着一幅巨大的、笔走龙蛇的水墨书法作品,写着“文心雕龙”四个遒劲大字。两侧点缀着素雅的仿古宫灯和几丛翠意盎然的文竹,将整个空间晕染得古韵流淌,书香弥漫。阳光穿过高窗,斜斜地切过一排排深棕色的阶梯座椅,在光滑的水磨石地面上投下长长的、静谧的光斑。
夏语穿着熨帖的白衬衫,袖口随意挽至小臂,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搭配着浅蓝色的校服长裤,步履轻松地走进来。他扫了一眼台下。嘉宾席的第一排正中央,坐着语文科主任张翠红,她扶了扶金丝眼镜,正与身旁气质温婉的文学社指导老师杨霄雨低声交谈。杨老师旁边,是学生会纪检部部长苏正阳。他今天没穿校服外套,只着一件深色毛衣,坐姿挺拔如松,沉静的目光扫视全场,带着一种理科生特有的严谨和学长式的沉稳。再旁边,广播站站长刘素溪安静地端坐着。她今天穿了校服裙,深蓝色的百褶裙摆下是匀称白皙的小腿,外面罩了一件米白色的薄针织开衫,乌黑的长发柔顺地披在肩后,侧脸的线条在光影里显得格外清冷而优美。她似乎察觉到夏语的目光,眼睫微微动了一下,视线却没有偏移,依旧专注地看着前方空置的讲台,只是放在膝上的手,指尖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
夏语的目光掠过他们,落在第二排的文学社干部们身上:社长陈婷正低头翻阅流程表,记者部部长林薇则侧头和身边的副社长唐笑说着什么,美编部部长傅俊国似乎在检查投影设备,副社长骆青空、编辑部长赵晓雯、外联部长孙阳各自落座,神情或期待或严肃。再往后,第三排及更远的阶梯上,文学社的社员和其他前来观礼的同学已坐了大半,低低的交谈声像蜂群般嗡嗡回响在挑高的空间里。
他在靠窗的中段位置找到了自己的空位,阳光正好暖融融地晒在他的肩膀上。刚坐下没多久,文学社编辑部部长赵晓雯便步履从容地走上了讲台。她今天化了淡妆,穿着剪裁合体的修身款校服,胸口别着一枚精致的羽毛笔胸针。她轻轻敲了敲麦克风,清越的声音瞬间压过了场内的嘈杂。
“尊敬的张主任、杨老师,各位老师、同学,亲爱的文学社同仁们,大家上午好!”她微微鞠躬,笑容得体,“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在宝贵的周末时光莅临本次文学社新一届干部竞选现场……”开场白简洁而真诚,清晰地宣布了竞选的规则:每人五分钟演讲,随后接受现任干部的提问。
接下来,现任社长陈婷上台致辞。她的声音温润而有力,像溪流滑过卵石,感谢了学校的支持、指导老师的付出,尤其动情地回顾了文学社成员们为此次活动付出的无数个日夜,最后真挚地祝福每一位竞选者。她的发言引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竞选正式开始。
空气里的期待感瞬间绷紧。一个接一个的身影走上讲台。有的紧张得手指发抖,稿纸在麦克风前簌簌作响,声音干涩地念着精心准备的句子;有的脱稿背诵,眼神却飘忽不定,语句磕磕绊绊,失去了应有的情感;只有少数几人表现尚可,声音洪亮,表达也算流畅。夏语安静地坐在窗边,目光沉静地追随着每一个上台的身影,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膝盖,像是在心中默默评估、学习,又像是为即将到来的时刻做着无声的预演。
直到那个扎着高高丸子头的女孩走上台。
高一(3)班的林晚,林薇的得意弟子。她穿着明显精心修改过的修身款校服,勾勒出少女初长成的清丽线条,整个人像一株迎着晨光舒展的嫩竹。最引人注目的是她校服拉链顶端,别着一枚圆形的、咧开大大笑容的黄色表情胸章,在略显肃穆的会场里,透着一股子跳脱的灵气。她走到讲台中央,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环视全场,目光清澈而镇定。她手里拿着稿纸,却没有低头去读,而是将它们轻轻按在讲台上,仿佛那只是一个提供安全感的锚点。
她的声音响起,不高亢,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穿透力,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她讲述对记者部的理解,对新闻理想的萌芽,对校园记录者的责任担当。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只有朴素真挚的讲述和条理分明的构想。她甚至巧妙地引用了前一天校内发生的一件小事作为切入点,展现出敏锐的观察力。讲到动情处,她眼中闪烁着热切的光,那枚小小的笑哈哈胸章仿佛也随之熠熠生辉。台下,记者部部长林薇的身体微微前倾,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和满意,频频点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