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的临时府衙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刘备、刘琦以及麾下核心成员齐聚一堂,商讨应对曹操大军压境之策。
“曹操遣使送檄文至此,口气狂妄,号称率水陆大军八十万,要与将军‘会猎于吴’,其意不言自明,欲迫孙权投降,孤立我等。”诸葛亮将一份帛书放在案上,语气平静。
刘备面带忧色:“曹操势大,孙权年幼,其麾下谋臣如张昭等,皆主降派。若孙权投降,则我辈孤悬江夏,独木难支,覆亡无日矣!”
关羽丹凤眼微眯,抚髯道:“孙权若降,则江东六郡尽入曹操之手,其势更大。绝不可令其成事。”
张飞吼道:“那就打!联合孙权,跟曹操拼了!大不了一死,也好过跪着生!”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刘备身上:“主公,翼德将军所言,话糙理不糙。如今之势,唯有联合孙权,共同抗曹,方能有一线生机。亮,愿亲往江东柴桑一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孙权,共举大事!”
刘备担忧道:“江东主降者众,孔明此去,风险极大,恐为所害。”
诸葛亮坦然一笑:“亮受主公三顾之恩,虽肝脑涂地,亦难报万一。今此去,非为亮之安危,实为汉室存续,为主公大业!纵有刀山火海,亮亦往矣!况且,亮观孙权其人,非庸碌守成之主,其志不小,未必甘心屈居人下。只需陈明利害,戳破曹操虚张声势之局,或有可为。”
见诸葛亮意决,刘备知此事关乎存亡,不再阻拦,紧握其手:“如此,一切拜托孔明了!万望小心!”
次日,诸葛亮只带少数随从,与鲁肃同乘一舟,顺江而下,前往柴桑。此时的柴桑,已因曹操的檄文而乱成一团。以张昭、顾雍为首的文官集团,被曹操“八十万”大军的声势吓破了胆,绝大多数主张投降,认为唯有如此才能保全江东基业和身家性命。只有鲁肃、周瑜、黄盖等少数武将力主抗战。
诸葛亮一到,便感受到了这股浓厚的投降氛围。张昭等人听闻刘备派来使者,便在孙权召见之前,先设下一“局”,聚集江东谋士,意图在正式会议前,先以言辞难倒诸葛亮,挫其锐气,使其知难而退。
于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激烈无比的唇枪舌剑,在江东驿馆展开。张昭率先发难,讥讽刘备屡战屡败,如今自身难保,有何资格谈联合抗曹?虞翻、步骘、薛综等人接连上阵,或质疑刘备之能,或夸大曹操之威,或强调投降之利,言辞犀利,步步紧逼。
然而,诸葛亮从容不迫,羽扇轻摇,一一驳斥。他直言刘备仁德,虽暂居小县,乃时运不济,非战之罪;他剖析曹操虽众,然有其致命弱点:远来疲惫、不习水战、荆州之民未附、后方马超韩遂为患;他更指出投降派的短视,一旦投降,则江东基业尽付他人,身家性命亦操于人手,何谈保全?
诸葛亮言辞犀利,逻辑缜密,引经据典,将一众江东名士驳得哑口无言,或面红耳赤,或低头不语。经此“舌战群儒”,诸葛亮之名,瞬间震动了整个江东,也让主战派士气大振。他成功地撕开了投降派看似坚固的阵线,为接下来说服孙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喜欢三国穿越,兴复汉室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三国穿越,兴复汉室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