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八点五十,北京国贸商圈的晨雾刚被阳光揉散,集团总部第三会议室的玻璃门已经缓缓合上。
长条会议桌两侧,各部门负责人陆续坐定,恒信贸易公司的张博涛握着笔,目光落在桌角那份印着 “华浩电力” 字样的文件上 —— 那是他和团队盯了整整五个月的项目,从去年冬天顶着寒风去天津港对接,到今年春天反复修改十多版方案,眼看要到签合同的最后一步,他心里既期待又隐隐发紧。
主位上的林总终于开口,炭灰色西装衬得她气场十足,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红笔圈出的 “华浩电力” 在灯光下格外扎眼:“跟大家同步个调整,华浩电力的合同签署工作,之前由郭占廷对接,但进度滞后太多。现在换王副总接手,本周之内必须完成签署。所有部门,尤其是恒信公司,要全力配合王副总,不许拖后腿。”
这话像颗小石子投进张博涛心里,泛起一圈慌。他下意识攥紧了笔,墨水在笔记本上晕开一小片黑渍。他心里憋着火 —— 论对接经验,论对项目细节的熟悉度,自己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哪怕让销售部的赵峰接手,也比郭占廷稳妥。
可现在倒好,郭占廷搞砸了,公司不找懂业务的人补位,反而把活儿交给了王副总。他当然知道王副总资历深,早年也分管过业务,可如今人家主要管行政和法务,对电力贸易的实操流程、客户的隐性需求早就生疏了,让他接手,岂不是又要走一遍 “重新熟悉、反复磨合” 的弯路?
晨会散场后,同事们三三两两地讨论着本周任务,张博涛却快步追上林总。电梯里人多,他没好深说,直到跟着进了林总的办公室 —— 这里的书柜摆着红木摆件,落地窗前能望见 CBD 的摩天楼,和恒信公司那间挤着六个销售的办公室比,透着说不出的疏离。
“林总,” 张博涛站在办公桌前,指尖捏着笔记本边缘,尽量让语气稳些,“华浩电力的项目,从第一次对接吕部长开始,就是我们恒信销售部在跟。赵峰他们为了改方案,熬了不下三个通宵,对方的需求、之前的沟通细节,没人比他们更清楚。郭总之前对接时,因为不了解业务,已经耽误了两周,现在换王副总…… 团队会不会觉得太不公平了?”
林总靠在真皮椅上,端起青瓷茶杯抿了口,眼神淡淡的:“博涛,这是公司的安排。王副总是集团老人,跟法务、财务协调起来更顺,能赶进度。职场里没有绝对的公平,先把合同签了才是正事。你们不用想太多,配合好就行。”
“可大家的辛苦……” 张博涛没忍住,声音提高了半分,“销售部和华浩电力项目都跟了大半年了。现在合同要签了,功劳没份,连该得的奖金都没个准信,我怕人心散了。”
林总放下茶杯,指尖在桌沿敲了敲,语气没松:“奖金的事,你找王副总对接。让他牵头做个方案,再给我过目。先把合同拿下来,其他的后面再说。” 话说到这份上,张博涛知道再争也没用,只能攥着笔记本退了出去。
走出6楼电梯,张博涛先给王副总的办公室打了电话,对方说正在忙,让他直接过去。王副总的办公室在六楼,推门进去时,老人正对着电脑改一份行政通知,桌上摆着一杯泡得发淡的菊花茶。
“王总,” 张博涛拉了把椅子坐下,开门见山,“关于华浩电力的合同,您这边需要我们恒信做什么配合?比如之前的沟通记录、对方的需求清单,我让赵峰整理好给您送过来。”
王副总抬了抬老花镜,手指在键盘上顿了顿:“不用急。下午你叫上恒信销售部的赵峰,来集团会议室,咱们跟法务部的刘律师一起过合同条款。华浩那边可能会提补充要求,让赵峰把之前的沟通细节记清楚,别到时候说漏了。”
这话让张博涛松了口气,至少王总没打算撇开销售部。他赶紧趁热打铁:“王总,有个事我得跟您提一句。华浩这个项目,赵峰他们跟了五个月,中间改方案、盯进度,没少加班。按公司的项目奖励制度,合同签了之后,得给他们申请项目奖金。要是没这笔钱,我怕大家后面没干劲 —— 毕竟谁的辛苦都想被认可。”
王副总端起菊花茶喝了一口,眉头轻轻皱了下:“博涛,合同还没签呢,现在说奖金太早了。万一中间出点岔子,签不下来怎么办?先把眼前的事做好,等项目成了,再谈奖金也不迟。”
“可公司制度里写了……” 张博涛还想争,王总已经摆了摆手:“制度我知道,但得看实际情况。你先通知赵峰下午过来开会,奖金的事,等合同签了咱们再议。” 话说到这份上,张博涛只能点头,心里却沉甸甸的 —— 他知道销售部的人有多在意这笔奖金,那不仅是钱,更是对他们五个月辛苦的认可。
从集团出来,张博涛没回自己办公室,直接去了恒信销售部。格子间里,赵峰正对着电脑改一份报价单,其他四个销售要么在打电话,要么在整理客户资料,桌上还堆着没来得及扔的泡面盒 —— 上周为了等华浩电力的反馈,他们连续三天加班到凌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