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会的议事大厅内,永远遵循着 “热点轮换” 的法则。夏国洲际导弹试射引发的外交博弈刚在唇枪舌剑中落下帷幕,美联邦便迅速牵头抛出 “全球气候治理责任划分” 议题,试图将碳排放压力转嫁到发展中国家头上。其代表站在发言台前,手持文件,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傲慢:“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碳排放总量持续攀升,应承担更多减排义务,制定更严格的减排目标。” 这番话刻意回避了美联邦人均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 3 倍、历史累计碳排放占全球总量 25% 的事实,引得台下不少发展中国家代表暗自摇头,有的甚至低头与身边同事交换眼神,满脸不屑。
欧州代表团则忙着为即将召开的能源峰会造势。代表团成员穿着笔挺的定制西装,皮鞋擦得锃亮,穿梭于各国家席位之间,手里捧着装订精美的 “清洁能源合作协议” 草案。他们对着非洲、东南亚国家的代表,满脸堆笑地承诺:“只要签署协议,欧州将提供光伏板、风电设备的技术转让,还能申请低息贷款用于项目建设。” 可明眼人都清楚,这份协议藏着 “技术垄断” 的私心 —— 协议中暗藏条款,要求合作国必须长期采购欧州的设备零部件,禁止与其他国家开展同类技术合作,本质上是想巩固欧州在新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阻止夏国光伏、风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
各国代表的身影在会场内不停穿梭,会议室厚重的实木门开了又关,发出沉闷的 “吱呀” 声。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不同语言的争论声、协商声交织在一起,偶尔还能听到钢笔在文件上快速划过的 “沙沙” 声,或是键盘敲击的清脆声响。前几日那场针对夏国的 “围堵战” 仿佛从未发生过,毕竟在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上,没有永远的焦点,只有不断更迭的利益博弈。夏国导弹风波的余温,短短两天就被新的议题彻底覆盖,只有角落里几位来自夏国的记者,还在笔记本上细致记录着相关后续,大多数人早已将目光转向了新的 “战场”,为各自国家的利益奔走周旋。
然而,就在联大各方为气候、能源议题争论不休时,夏国海南的星辰公司航天基地内,一场关乎人类航天事业的关键建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推进。9 月 26 日清晨,海南的阳光格外炽烈,金色的光线洒在航天基地的工地上,将整个区域映照得如同白昼。第一阶段场地平整与地基建设已基本完成,放眼望去,原本遍布碎石、杂草的起伏荒地,如今被修整得平坦开阔,连一丝明显的坡度都难以察觉。数条宽达 20 米的地基沟槽整齐排列,沟槽内的钢筋骨架如同巨大的金属网格,密密麻麻地纵横交错,钢筋表面涂刷的防锈漆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银灰色光泽;沟槽两侧,堆放着成捆的钢丝网、防水卷材,每一件材料都贴着 “合格” 标签,标注着生产厂家与检测日期。
远处的大型材料仓库里,更是一派繁忙景象。特种钢材整齐地堆放在货架上,最长的钢条长达 15 米,需要两台起重机配合才能搬运;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管材,轻量却坚韧,工作人员用扳手敲击,能听到清脆的 “当当” 声;仓库角落,几台用于轨道加工的精密机床已调试完毕,操作台上还放着刚加工好的轨道样品,表面光滑如镜,连细微的纹路都清晰可见。数十名工人穿着星辰公司的外骨骼机甲,正忙着清点物资、搬运材料,叉车穿梭其间,发出 “嘀嘀” 的警示声,整个仓库充满了热火朝天的建设气息。
当天下午 2 点,星辰公司董事长陈宇的办公室内,空调将温度控制在舒适的 24℃。落地窗前,一座按 1:500 比例制作的航天基地立体沙盘格外醒目,“天梯” 塔架的白色模型高耸挺拔,发射场的跑道用灰色亚克力板铺设,配套厂房的微型窗户清晰可见,甚至连基地内的道路、绿化带都一一还原,各个区域的位置一目了然。陈宇穿着深色休闲西装,站在沙盘旁,手指轻轻拂过 “天梯” 地基的模型,看到沈致远推门进来,他转过身,脸上露出温和却带着期许的笑容:“致远,第一阶段的基础工程做得很扎实,刚看了现场汇报,地基沉降数据完全符合标准,接下来要进入第二阶段轨道铺设,这可是‘天梯’项目的核心环节,容不得半点差错。”
沈致远快步走上前,手里捧着一份厚厚的轨道铺设方案,文件边缘已被他反复翻阅得有些卷起。他将方案递到陈宇手中,语气带着一丝自豪:“陈总,我们团队针对轨道铺设做了三个月的论证,最终确定先铺设 10 公里长的试验段轨道。轨道采用双轨并行设计,主体用咱们自主研发的 H11 高强度合金材料,这种材料的抗拉强度达 1800MPa,比普通钢材高出 60%,能承受货运舱反复碾压带来的压力。轨道表面还会覆盖 0.5 毫米厚的纳米陶瓷涂层,不仅能将摩擦系数降低到 0.02,还能抵御海南潮湿多盐的海洋性气候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他顿了顿,补充道,“目前施工团队已集结完毕,200 名技术工人都经过了三个月的专项培训,能熟练操作轨道焊接机、精密校准仪等设备;大型工程车、起重机也已到位,预计 3 个月内就能完成试验段铺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