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港的火场上,黑烟翻滚着冲上云霄,2 号油罐的罐壁已经被烤得通红,裂纹在高温下不断蔓延,随时可能发生爆炸。消防队长高强紧握着对讲机,额头上的汗水混着烟灰往下淌,他盯着不断逼近油罐的火舌,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仅靠现有力量,根本挡不住火势蔓延,更别提保住 2 号油罐了。
就在这时,远处的天空传来一阵 “嗡嗡” 的轰鸣声,三架军用直升机冲破黑烟,朝着火场方向快速飞来。机身上印着醒目的 “火神” 标识,螺旋桨卷起的气流吹散了周围的烟雾,露出机舱里整装待发的消防员,他们是距离火场最近的火神小队,24 名队员全员穿戴 “火神” 外骨骼,背部外挂着升级版动力背包,头盔上的夜视仪和通讯设备闪烁着冷光,像一群从天而降的 “钢铁战士”。
“是火神小队!增援到了!” 火场边缘的消防员们兴奋地呼喊起来。高强立刻对着对讲机喊道:“火神小队注意!2 号油罐即将爆炸,现有人员已后撤,请求你们立即前往支援,控制罐体温度!”
直升机在距离火场 1 公里的空地上空悬停,舱门打开,火神小队队员们依次站在舱口。“准备空降!3、2、1,跳!” 小队队长赵大勇一声令下,24 名队员同时跃出机舱,动力背包瞬间启动,喷出淡蓝色的气流,将他们的下落速度稳稳控制在安全范围。从 500 米高空到地面,仅用了不到 20 秒,队员们落地时膝盖微屈,外骨骼的缓冲系统瞬间吸收冲击力,稳稳站在滚烫的地面上,连一丝踉跄都没有。
“全体注意!目标 2 号油罐,立即展开冷却作业!” 赵大勇摘下头盔,露出布满胡茬的脸,他对着小队频道下令,同时指了指远处熊熊燃烧的油罐。队员们迅速散开,分成 6 个小组,每个小组 4 人,朝着 2 号油罐快速推进。外骨骼的履带式鞋底在油污的地面上灵活移动,丝毫不受打滑影响,手臂上的高压水枪接口早已准备就绪,就等抵达目标位置展开作业。
此时,另一批增援也已赶到,数十架消防无人机组成的编队,从不同方向飞抵 2 号油罐上空。这些无人机机身搭载着大容量泡沫灭火剂储罐,底部的喷洒装置对准油罐罐体,细密的泡沫像雨帘一样倾泻而下,在罐壁上形成一层白色的防护层,暂时隔绝了火焰与罐体的直接接触。“无人机持续喷洒泡沫,我们负责水枪冷却,双管齐下!” 赵大勇对着对讲机喊道,同时率先启动高压水枪,强劲的水流带着降温剂,朝着 2 号油罐的罐壁喷射而去。
火神小队队员们分工明确:两人一组对着罐体正面和侧面喷水,另外两人则启动动力背包的滞空功能,迅速升空至罐体顶部,对着裂纹最密集的区域精准喷洒。外骨骼的液压系统让水枪保持稳定,即使在高温炙烤下,水流也始终保持强劲有力。罐壁上的温度肉眼可见地下降,原本通红的铁皮渐渐恢复了金属本色,裂纹蔓延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队长,罐体温度从 680℃降到 420℃了!泡沫层还能坚持 15 分钟!” 负责监测数据的队员对着频道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轻松。赵大勇盯着罐体顶部,却突然皱紧了眉头,他发现罐顶的铁皮正在不规则地凸起,表面的油漆成片脱落,甚至能听到内部传来 “滋滋” 的声响。
“不好!是罐内高压!” 赵大勇瞬间反应过来,油罐内部的汽油在高温下汽化,产生的高压已经超出了罐体承受极限,之前的冷却只是暂时延缓,现在内部压力正在突破临界点,随时可能爆炸!他立刻对着小队频道嘶吼:“全体撤离!快!立即后退 50 米!”
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动力背包再次启动,带着他们以最快速度向后撤退。就在最后一名队员离开罐体 10 米范围时,“轰隆 ” 一声巨响震耳欲聋,2 号油罐的罐顶像被撕开的纸片一样,猛地向上掀起,橘红色的火柱裹挟着黑色浓烟直冲云霄,甚至在旋转的气流中形成了一道小型火龙卷,灼热的气浪朝着四周横扫而去。
正在撤退的火神小队队员们被冲击波狠狠推飞,身体在地面上滑出数米远。好在 “火神” 外骨骼的防护层足够坚固,抗冲击钢板和缓冲系统瞬间启动,硬生生扛住了冲击波的威力。队员们爬起身,拍了拍外骨骼上的灰尘,除了头盔上的面罩有些划痕,没有一人受伤。
“都没事吧?清点人数!” 赵大勇对着频道喊道。“1 号到!”“2 号到!”…… 24 名队员依次应答,声音依旧沉稳。可当他们抬头看向火场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2 号油罐爆炸后,大量燃烧的原油顺着地面流淌,形成了一片宽 10 米、长 50 米的流淌火,火舌像贪婪的蛇,一边朝着 3-5 号油罐区蔓延,一边朝着东北方向的危化品罐区逼近。一旦流淌火引燃危化品罐区,后果不堪设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