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洒满夏国大地,疫情的阴霾早已消散,城市街道上车水马龙,公园里满是休闲散步的人群,商场里传来热闹的促销声,6 月的夏国,彻底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随着接受免疫强化的人数突破 1.2 亿,全民免疫屏障逐步筑牢,日新增确诊病例长期稳定在个位数,民众的生活、企业的生产,都回归到正常轨道,唯有那些留在街头的 “防疫志愿者服务站” 旧址,还在默默诉说着不久前那场全民抗疫的岁月。
6 月中旬,星辰公司深市研发基地的测试场上,气氛格外严肃。十几名身着迷彩服的军方人员,正围着三台崭新的外骨骼试验机,进行最后的验收评估。这三台外骨骼分别是 “磐石 2 号”“夜隼 2 号” 和 “电侦 1 号”,相较于前代型号,它们融合了多项国内最新技术,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先测试‘磐石 2 号’的防御性能和武器系统!” 军方验收组组长赵上校一声令下,测试人员立刻穿戴好 “磐石 2 号”。只见这款重型防御外骨骼通体呈深灰色,肩甲和胸甲部位加装了加厚钛合金装甲,背部挂载着三门小型等离子炮,腰间两侧各配备一枚折叠式钛合金盾牌。随着测试人员启动设备,外骨骼头部的显示屏亮起,脑控连接成功的提示音清晰响起。
“目标:前方 500 米处模拟敌方装甲目标,使用等离子炮攻击!” 赵上校通过对讲机下达指令。测试人员集中注意力,通过脑控指令锁定目标,手指轻轻按下手臂上的辅助操控键,三门等离子炮瞬间发射出淡蓝色的能量束,精准命中目标,模拟装甲靶体瞬间被击穿,冒出滚滚浓烟。紧接着,测试人员切换防御模式,两枚钛合金盾牌快速展开,AI 自主防御系统自动扫描周边环境,当模拟 “敌方子弹” 的高速弹丸袭来时,盾牌如同有了生命般灵活转动,精准格挡,弹丸撞击在盾牌上,只留下浅浅的凹痕,便弹飞出去。
“防御性能达标!脑控与 AI 协同响应速度比预期快 0.3 秒,不错!” 赵上校在验收手册上认真记录,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随后测试的 “夜隼 2 号”,则展现出了惊人的机动性。这款轻量化突击外骨骼采用银灰色涂装,背部装有四个矢量推进器,腿部和手臂关节处设计更为灵活。测试人员启动动力系统后,轻轻一跃,便跳出 5 米多高,落地时缓冲系统平稳卸力,几乎没有震动;在模拟 “战场障碍物” 区域,测试人员通过脑控指令操控推进器,时而快速转向躲避障碍,时而悬停在空中瞄准目标,背部的激光浮游炮更是精准击中多个小型靶标,整个过程流畅得如同 “太空舞者”。
“动力背包的瞬时功率提升明显,比前代快了 40%,躲避灵活性完全满足实战需求!” 负责动力系统检测的军方工程师,看着数据记录仪上的曲线,兴奋地说道。这款外骨骼的动力背包,采用了筑梦集团最新研发的电池放电技术,不仅续航时间延长至 8 小时,瞬时功率更是突破了前代的极限,让外骨骼在高强度战斗中,能以更快的速度抢占先机。
最后测试的 “电侦 1 号”,则展现出了强大的侦察能力。外骨骼头部的 “量子雷达” 启动后,1000 米范围内的模拟敌方目标,包括隐藏在障碍物后的小型设备,都清晰地显示在显示屏上;“电磁干扰仪” 开启后,周边 500 米内的模拟敌方通讯信号瞬间中断;“信号破译模块” 更是在 30 秒内,成功破解了预设的加密通讯代码。“侦察精度、干扰范围、破译速度,全部达到甚至超过军方指标!” 赵上校合上验收手册,对星辰公司的研发团队说道,“这三款外骨骼,完全满足军方的实战需求,我们正式验收通过!后续会根据实战反馈,再进行细节优化。”
6 月底,星辰公司的个人生命力强化名额发放工作,也正式提上日程。此前,公司内部员工及家属已基本完成强化,如今多余的名额,按照 “优先保障高危行业” 的原则,开始向特战队、消防队、边防部队等一线危险岗位人员倾斜。在深市消防救援支队的会议室里,消防员们拿着星辰公司发放的 “强化预约单”,脸上满是期待。星辰公司7月份预计完成深市的消防队、南部军区的特战队2000人的强化名额,后续还将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时间进入 7 月,夏国的发展节奏愈发快速,而《保卫蓝星》的筹备工作,也迎来了关键节点。经过一个月的打磨,剧本初稿正式确定,星辰公司影视总监陈浩带着编剧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挑选演员、邀约试镜。为了保证电影的 “硬核质感”,剧组特意邀请了多位有军旅题材、科幻题材拍摄经验的演员,同时面向全国招募有特殊技能的 “素人演员”,包括退役特种兵、航天工程师等,希望通过真实的职业背景,让角色更具说服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