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教官执教空降兵十年,带过无数新兵,却是头一回在提问环节感到脊背发凉。
今天这堂课,怕又是一场硬仗。
“教官!”
苏婉宁站起身,眼神清亮。
“您刚才说备份伞必须在主伞失效后两秒内打开,但这个时间是否考虑了飞行员弹射座椅的特殊情况?”
没等赵教官回答,童锦已经蹲在教具旁指着开伞器:
“这个弹簧的屈服极限是多少?极端低温下会不会失效?”
“侧风超过几级必须取消跳伞?”
“如果降落时挂在树上,最快解脱步骤是什么?”
女兵们的问题像连珠炮,打得赵教官措手不及。他狼狈地擦擦汗,下课铃一响就抱着教案夺门而出,连走廊上的沈墨都顾不上打招呼,径直冲进了营长办公室。
“营长!木兰排的女兵我教不了!”
他把教案往桌上一放,愁眉苦脸地诉苦:
“她们连伞针用的什么钢材都要刨根问底,连十年二十年后空降兵该怎么发展都要讨论……这哪是新兵该操心的事?”
孟时序从文件堆里抬起头,眉梢微挑:
“这就认输了?可不像你赵劲松的风格。”
“不是认输!”
赵劲松急得直摆手。
“是她们问的已经超出教学大纲范畴了——”
“那就把大纲扩充。”
孟时序利落地合上文件,目光扫向窗外训练场。
“既然她们能想到这些,就该给她们找答案。”
赵劲松一听更着急了:
“营长,这不是扩充大纲的事!她们问的都是装备研发层面的问题,连研究所得开好几次研讨会才能定夺……”
“那就更应该鼓励。”
孟时序站起身,走到赵劲松面前。
“老赵,你带兵十年,最清楚什么样的兵最有潜力。”
他指向窗外:
“是那些只会按部就班的,还是这些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
赵劲松张了张嘴,没出声。
“记得你刚来的时候。”
孟时序语气缓了缓。
“不也因为提出改进伞包背带,被老营长骂不守规矩?”
这话戳中了赵劲松的软肋。他当年确实因为总爱琢磨这些“超纲”的问题,没少挨批评。
“现在轮到你了。”
孟时序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是要把当年的委屈传给下一代,还是给这些敢想敢问的兵一个机会?”
赵劲松沉默了。他看着桌上被女兵们问题填满的教案,又想起木兰排女兵们充满求知欲的眼睛,终于长叹一声:
“行吧。不过营长,要是她们问出我也答不上来的话……”
“那就一起找答案。”
孟时序斩钉截铁。
“咱们尖刀营,不能连几个好问的兵都容不下。”
赵劲松看着营长坚定的神情,突然笑了:
“得,那我回去备课。不过下次她们再问倒我,您可得来救场。”
“放心。”
孟时序眼底闪过笑意。
“这样的兵,越多越好。”
训练场上,苏婉宁捧着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紧跟在作训参谋身后。
那位以不苟言笑着称的参谋,此刻正眉头紧锁。
要命!
他可是作训参谋,负责训练计划安排,不是技术参谋啊!这些涉及装备性能和特种作战的问题,他哪里答得上来?
孟时序刚送走赵劲松下楼,就看到了这一幕。那位素有“铁面”之称的参谋,此刻竟被问得频频擦汗,连一贯板正的身姿都显得有些僵硬。
他信步走到训练场边,正好听见苏婉宁锲而不舍地追问:
“郑参谋,如果是在高原复杂地形实施空降,现有的着陆计算公式是否需要引入气压和地形的双重修正系数?”
那位参谋张了张嘴,喉结滚动了一下,还没组织好语言,孟时序已经适时走上前来。
“行了。”
他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却掩不住眼底的笑意。
“别再为难参谋了。你已经问倒了三个参谋,再这么下去,全营的参谋见到你都得绕道走。”
苏婉宁闻声转过身来,语气诚恳:
“营长,我只是有些问题想不明白……”
“知道你求知若渴。”
孟时序打断她,眼底掠过一丝无奈。他扫了眼旁边那位已经悄悄后退两步、如蒙大赦的参谋,唇角微勾。
“不过你再问下去,作训科明天就该联名上书,要求给木兰排单独配个技术参谋了。”
他向前迈了半步,声音压低了几分:
“这样,以后有这种专业问题,直接来问我。”
见她眼睛倏地亮起,他适时顿了顿,才不紧不慢地补充:
“今晚八点,来我办公室。我给你找了些内部资料,应该能解答你关于高原空降的部分疑问。”
这话一出,苏婉宁露出惊喜的神色,旁边那位参谋更是如释重负,赶紧朝孟时序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随即转身快步离去。
那背影竟带着几分仓促。
当晚八点,营部办公室灯火通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