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宁刻意忽略他话中的挑衅,抬头迎上他的视线,声线平稳:
“具体问题是什么?”
孟时序几步走到巨大的投影幕布前,屏幕亮起,呈现出一幅复杂的空降作战预想图。
“3000米高空跳伞,通讯延迟必须控制在0.1秒内。上次演习,就因为这0.1秒,我们失去了整个侦察组。”
苏婉宁正专注记录参数,孟时序却已无声地绕至她身后。
他并未触碰她,只是微微倾身,修长的手指在她面前的笔记本上轻轻一点。
“苏工。”
他的声音低沉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你引以为傲的算法,能解决这个……用鲜血换来的问题吗?”
这恰到好处的距离,既维持了表面的礼节,又让她清晰地感受到他带来的压迫。
苏婉宁指尖微微收紧,随即利落地合上笔记本,转身正面迎上他的视线。
“孟营长。”
她的声音冷冽如冰。
“在质疑我的能力前,不如先确保你们提供的数据足够精确。”
孟时序唇角微扬,像是早就在等这句话。他从容后退半步,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那就请苏工亲自验证了。”
苏婉宁强压着心头翻涌的烦躁,只觉得再多忍一天都是煎熬。
会议室内,巨大的投影屏正展示着她团队预先提交的技术方案框架。孟时序端坐主位,神情专注得无可挑剔。
“苏工团队提出的方案,特别是动态优先级频谱分配逻辑,在理论层面确实能显着提升信息流转效率。”
他声线平稳,带着指挥官特有的审慎,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周密权衡。
“不过。”
他话锋一转,目光精准地投向苏婉宁。
“从理论到实战,往往隔着一道天堑。我这边恰好有一个基于空降作战特定场景的疑问——”
他微微前倾,指尖在桌面上轻叩:
“当三个突击小组同时失联,且电磁干扰强度超出预设阈值三倍时——请问你这套精巧的算法,该如何判断……谁更值得被优先找回?”
苏婉宁并未直接回答。她起身走向控制台,指尖在触控屏上快速滑动,将三个失联小组的标记替换成流动的数据符号。
“在极端战场环境下,‘找回’已是下策。”
她调出算法底层架构,声音清晰冷静。
“我的系统会在通讯中断的第一时间,根据各组最后传回的生命体征、弹药存量及战术位置,自动执行两项任务:
一是将关键数据压缩加密,通过间歇性信道进行脉冲传输;
二是启动预设的应急决策树,为每个单位规划最高存活率的行动路线。”
她将界面一切,屏幕上浮现出不断演算的路径图谱。
“所以,不存在‘优先找回谁’的问题。因为系统要做的不是让指挥部找到他们——”
她迎上孟时序的目光。
“而是让他们在极端环境下,最大概率地自己活下来,并持续传递情报。”
会议室一片寂静。她微微颔首:
“毕竟在战场上,信息流的价值,有时比人员回收更高。孟营长,您说呢?”
孟时序凝视着屏幕上流转的数据脉络,眼底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惊艳。
他见过太多专家在实战问题前的迟疑,唯独她——这个江南姑娘,竟能在瞬息间将血腥的战场困境拆解成冷静的数据流。
指尖起落间便重构了战场救援的逻辑,连窗外的天光都偏爱她,在衬衣肩线镀上一层淡金,衬得她脖颈微扬的弧度像蓄势待发的天鹅。
“信息流的价值高于人员回收……”
他缓缓重复着她的话,指节在桌面轻叩的节奏却泄露了内心的震动。这份杀伐决断的智慧,竟藏在如此清丽的身躯里。
直到她最后那句带着锋芒的反问落下,他终于低笑出声。军靴叩地向前,在满室寂静中停在她身侧三尺之外。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
“苏工说得对。”
他目光掠过她因专注而微颤的睫毛,声音沉缓如陈酿。
“是我们被传统的救援思维束缚太久了。”
在所有人看不见的角度,他指尖在军裤侧缝轻轻一叩,心里感叹道:
我的月亮……果然与众不同。
与此同时,远在数百公里外的某基地。
陆峥刚看完一场“菜鸟”的选拔,作训服领口随意敞着,浑身还带着硝烟未散的野性。
王参谋拿着内部通讯记录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古怪神色:
“陆队,刚收到的消息。你特别关注的那位国防科大的苏婉宁同学,带队去了东南军区空降兵某部。”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几分调侃。
“对接负责人是……孟时序营长。”
见陆峥没什么反应,王参谋忍不住打趣:
“是不是你上次把人吓得太狠了?这都躲到几百公里外去了。”
陆峥解领口的动作猛地一顿。
“孟时序......”
他缓缓吐出这个名字,唇角勾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