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欢!你别在这里危言耸听!”卢雨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依旧强撑着气势,“你要是真有办法,倒是说啊!别站在那里装模作样!”
他的目光扫过诊床上抽搐的三个孩子——最小的男孩蜷缩着身体,四肢剧烈抖动,嘴唇紫得像猪肝,嘴角不断溢出透明的涎水;旁边的小女孩更惨,眼睛翻白,胸口起伏微弱得几乎看不见,每一次抽搐都伴随着细小的呜咽,听得人心头发紧。围观的人都下意识屏住呼吸,有人悄悄别过脸,不忍心看这么小的孩子承受这般痛苦。
庄晓莹站在人群边缘,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泛白。她看着吕欢的背影,心里又急又怕——急的是孩子情况越来越危险,怕的是吕欢真的没办法,更怕卢雨再从中作梗。可吕欢此刻的样子,却和平时截然不同:他微微蹙着眉,眼神专注地落在孩子身上,没有丝毫慌乱,连呼吸都比平时沉缓,仿佛周围的嘈杂都与他无关。这份冷静,让庄晓莹莫名地安心了些。
吕欢没有理会卢雨的叫嚣,他俯身将三个孩子依次放平,指尖轻轻碰了碰孩子的颈动脉——脉搏又快又弱,像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平静却带着穿透力:“拿针来,要三寸银针,再备一盏酒精灯。”
“针?”卢雨愣在原地,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你想用针灸治食物中毒?吕欢,你疯了吗?我师傅行医四十年,都没听说过针灸能救神经性食物中毒!你这是草菅人命!”
他一边喊,一边伸手想拦着去拿针的抓药师傅,却被庄晓莹一把推开:“卢师兄!你别拦着!现在只有吕欢学长能救孩子了!”
抓药师傅也不含糊,他刚才亲眼看到吕欢判断病情时的精准,此刻也顾不上卢雨的阻拦,快步从药柜旁的抽屉里取出一个紫檀木针盒,又找来一盏酒精灯,一并递到吕欢面前。
吕欢接过针盒,打开一看——里面的银针排列整齐,针身泛着冷冽的银光,针尖锋利却不刺眼。他没有回头,只是伸手将酒精灯点燃,火焰“腾”地窜起,橘红色的火苗在他指尖跳动。他取出两根银针,指尖捏着针尾,将针尖凑到火焰上烤——银色的针尖在火中微微发红,又迅速冷却,带着淡淡的火烤味。
“吕欢!你住手!”卢雨见状,脸色彻底狰狞起来,他冲上前想夺下吕欢手里的针,“你要是治死了孩子,你承担得起责任吗?!”
吕欢头也没抬,只是手腕轻轻一抬,一股无形的力道将卢雨逼得后退两步。这一下又快又轻,除了离得近的庄晓莹,其他人都没看清怎么回事,只以为卢雨自己没站稳。吕欢的声音冷了几分:“不想孩子死,就闭嘴。”
卢雨被他眼神里的冷意慑住,竟真的不敢再说话,只能站在一旁,脸色铁青地盯着吕欢,心里又急又恨——既怕孩子出事,又怕吕欢真的救了人,抢了他的风头。
此时,千金堂门口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一个穿白大褂的花甲老人被人搀扶着走进来,老人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正是千金堂的坐诊大夫张义珍。他身边跟着一个两鬓斑白的老者,身穿暗红色唐装,时不时捂着嘴咳嗽两声,脸色带着久病的苍白;搀扶唐装老者的是个穿黑色长裙的女人,约莫三十岁,妆容精致却不艳俗,高挑的身材裹在长裙里,勾勒出优雅的曲线,眼神清冷,却在看到诊床上的孩子时,眉头轻轻蹙了起来。
张义珍刚想开口询问,就看到吕欢的动作——他双手各捏一根银针,手腕猛地一抖,两道银光“咻”地飞出,精准地扎进最小男孩的舌下穴和天突穴!银针入肉的瞬间,孩子的抽搐竟肉眼可见地减缓了几分!
“飞针!”张义珍猛地瞪大了眼睛,下意识伸手扯了扯下巴上的山羊胡,几根胡须应声而断都没察觉。他身边的唐装老者也停下咳嗽,眼神里满是震惊:“义珍,这……这是失传上百年的‘子午飞针’?”
“是!绝对是!”张义珍的声音都在发颤,“这种针法讲究‘快、准、稳’,针尖要借火温散寒毒,针尾要随脉搏调整力度,现在整个华夏国医界,能掌握的人不超过三个!这小伙子怎么会……”
两人的对话没逃过吕欢的耳朵,却没影响他的动作。他再取两根银针,依旧在火上烤过,手腕一抖,又是两道银光飞出,扎进旁边小女孩的穴位。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停顿,仿佛演练过千百遍。
围观的人都看呆了,连刚才哭闹的家长都忘了哭,只是呆呆地看着吕欢——这个看起来普通的年轻人,手里仿佛握着救命的魔法,每一根银针飞出,都带着生的希望。
“哇——!”
不过半分钟,最先被施针的小男孩突然发出一声响亮的哭嚎,紧接着,他弯下腰,“哇”地吐出一大摊黄绿色的秽物,里面还夹杂着几片没消化的蘑菇碎片。吐完之后,他的呼吸明显顺畅了,虽然还在哭,却能看清眼睛里的神采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