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决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来自全国的精英学子汇聚一堂,展示着他们的智慧与创意。(一)班的三支队伍,历经数月的磨砺,终于站上了这个最高的舞台。
陈锋团队的“智能篮球训练辅助系统”经过无数次算法迭代和硬件优化,在现场演示中精准地捕捉着运动员的跑位、投篮姿势,并实时给出数据分析和建议,其稳定性和实用性赢得了评委的频频点头。
顾言团队的“城市交通流预测模型”接入了决赛主办方提供的真实脱敏数据,其模型在预测准确性和计算效率上的优异表现,让几位来自顶尖高校的评委教授都露出了惊讶和赞赏的神色。
而苏晚晴团队的“青少年隐私认知调查研究”,以其严谨的问卷设计、丰富的样本数据(在老师指导下合规获取)和深刻的数据分析洞察,从社科与科技交叉的独特视角,引发了评委关于数字时代伦理与教育的深入讨论。
林小一作为“资源协调者”和“精神支柱”,坐在观众席上,平静地看着台上自信展示的同学们。他没有丝毫紧张,因为他知道,这些年轻人已经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到了足以让他骄傲的高度。
最终结果宣布时,(一)班成为了全场最耀眼的明星——陈锋团队荣获工程技术组一等奖,顾言团队荣获数理信息组一等奖,苏晚晴团队荣获社科创新组特等奖!一个班级,包揽三项顶级大奖,其中还有一个是含金量最高的特等奖!这在比赛历史上极为罕见!
当聚光灯打在(一)班同学们身上,当欢呼声和掌声如同潮水般涌来时,陈锋激动地挥舞着拳头,顾言向来平静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灿烂笑容,苏晚晴捧着奖杯,眼眶微微发红,目光下意识地寻找着观众席上的某个身影。
班主任李老师和校领导喜极而泣,与有荣焉。所有曾经对(一)班“学霸但缺乏实践”的刻板印象,在这一刻被彻底粉碎。
回到学校,迎接他们的是盛大的欢迎仪式和全校师生敬佩的目光。“林顾问”的名号再次响彻校园,但这一次,荣耀属于整个(一)班,属于每一个为之奋斗的同学。林小一静静地站在人群中,看着被簇拥着的陈锋、顾言和苏晚晴,脸上露出了由衷的微笑。这种见证集体成长、共享成功喜悦的感觉,比他独自在商场上赢得一场战役,别有一番滋味。
然而,就在校园内洋溢着胜利的欢欣时,一场足以将“奇点科技”置于死地的风暴,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力度,从全球范围内席卷而来。
“环宇科技”终于撕下了所有伪装,发动了它的“终极武器”——全球生态链封杀!
首先发难的是芯片领域。ARM公司正式通知“奇点科技”,暂停对其未来所有基于ARM架构的自研芯片(包括“基石计划”中的尝试)的技术授权和支持服务,理由是“潜在的技术路径冲突与合规性审查需要”。紧接着,几家全球顶级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供应商,也以类似理由,宣布对“奇点科技”断供最新版本的芯片设计工具。
这几乎是掐断了“奇点科技”在通用芯片领域自主创新的血脉!
与此同时,在操作系统层面,一家主导着全球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市场的巨头(影射谷歌及其Android系统),在其即将发布的新版本系统中,修改了底层权限管理规则,明确限制了像“天工”这类深度依赖自定义手势和传感器交互的应用获取底层数据的权限,这无异于给“天工”的核心功能戴上了枷锁。
更致命的是,在应用生态层面,“环宇科技”主导的“智能设备开放联盟”宣布,其联盟应用商店将不再上架和更新任何未通过其“统一技术规范”认证的设备配套应用。而全球另外几家主流的应用分发平台,也几乎同步宣布了类似的政策倾向。
芯片、工具、系统、应用商店……“环宇科技”利用其庞大的生态影响力,编织了一张覆盖硬件、软件、开发、分发所有环节的天罗地网,意图将“奇点科技”彻底困死、闷杀!
消息传出,全球科技界一片哗然。这是前所未有的、赤裸裸的利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的扼杀行为。
“奇点科技”内部,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周文斌双眼赤红,声音沙哑地汇报着不断传来的坏消息:“我们的芯片设计团队几乎瘫痪!下一代‘天工’产品的研发进度被迫中断!海外渠道商纷纷要求暂停合作,担心产品无法适配新系统!股价……股价开盘即暴跌30%!触发熔断!”
连一向沉稳的李明,也显得有些慌乱:“小一,这是全方位的封锁!我们在技术链上被孤立了!没有芯片,没有工具,没有系统支持,我们的产品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赵磊看着社交媒体上汹涌的负面舆论和竞争对手落井下石的报道,脸色铁青。
压力,如同实质的海水,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令人窒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