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亮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那天早上让赵雪琼一个人去赶集。
那是农历七月十四,鬼门关大开的前一天。天刚蒙蒙亮,赵雪琼就挎着篮子出了门,说是要去邻村买些香烛纸钱回来祭祖。王朝亮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翻个身又睡了过去。他要是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见到活着的妻子,说什么也会爬起来陪她一起去。
赵雪琼是个刻薄的女人,村里人都这么说。她那张嘴比刀子还利,眼睛一瞪就能让小孩吓得尿裤子。王朝亮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夫妻俩在村里横行霸道十几年,谁家有点什么事让他们知道了,准保传得满村风雨。村里人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都管他们叫"王阎王"和"赵夜叉"。
唯独有一个人不怕他们——住在村尾的王婆婆。王婆婆是个神婆,据说能通阴阳,村里谁家有个白事或者撞了邪,都会去找她。王朝亮和赵雪琼最看不惯这种"封建迷信",没少找王婆婆的麻烦。去年王婆婆的孙子在村口玩耍,不小心碰倒了赵雪琼晾的玉米,赵雪琼硬是揪着那孩子的耳朵骂了半个时辰,还往他家门口泼了一盆粪水。
太阳爬到了头顶,王朝亮才慢悠悠地起床。他煮了碗面条,边吃边等赵雪琼回来。往常这个时候,赵雪琼早就回来了,还会带些集市上买的熟食。王朝亮看了看日头,心里有些犯嘀咕,但也没太在意。
到了下午,赵雪琼还没回来。王朝亮开始坐不住了,他出门沿着去邻村的路走了一段,逢人就问有没有见到他老婆。村里人都摇头,说今天就没见赵雪琼从集市回来。
天黑透了,王朝亮彻底慌了神。他打着手电筒,沿着山路一直找到邻村,问遍了集市上的摊贩。有个卖香烛的老头说,早上确实见过赵雪琼,她买了些香烛纸钱就走了,没见有什么异常。
王朝亮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早就去镇上报了案。派出所派了两个民警来调查,在村里问了一圈,又沿着山路搜寻,连个脚印都没找到。赵雪琼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该不会是遇到'鬼牵人'了吧?"村里最老的李大爷小声嘀咕。
"什么鬼牵人?"王朝亮一把抓住李大爷的胳膊。
李大爷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老辈人讲,七月半前后,阴气重,有些横死的鬼魂会出来找替身。它们会变成人形,把活人引到荒郊野外,用鬼气迷住人的心智,牵着人走,直到阳气耗尽而死...这就叫'鬼牵人'。"
王朝亮听得后背发凉,但嘴上还是骂道:"放屁!哪来的封建迷信!"
民警也训斥李大爷不要传播谣言。但王朝亮心里清楚,赵雪琼平时虽然刻薄,但绝不会无缘无故离家出走。她连钱包都没带,就带了点零钱去买香烛,能去哪呢?
第三天,警方依然毫无线索。王朝亮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村里四处打听。有人悄悄告诉他:"要不...去找王婆婆算算?"
王朝亮一听就火了:"找那个神婆?她懂个屁!"
但到了晚上,王朝亮一个人躺在床上,听着屋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心里越来越害怕。他想起了赵雪琼临走前说的话:"我去买些香烛回来,明天鬼节,得给祖宗上供..."
天刚亮,王朝亮就硬着头皮去了村尾。王婆婆住在一间低矮的土坯房里,门前种着几株艾草,随风轻轻摇曳。王朝亮站在门口,犹豫了半天才敲门。
门吱呀一声开了,王婆婆站在门内。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很多,脸上的皱纹像是刀刻出来的,一双眼睛却亮得吓人。
"王...王婆婆..."王朝亮结结巴巴地说,"我老婆...赵雪琼...三天前出门就没回来..."
王婆婆盯着他看了几秒,侧身让开了门:"进来吧。"
屋里光线昏暗,弥漫着草药和香火的味道。墙上挂着几张泛黄的符纸,供桌上摆着几个小瓷像。王朝亮浑身不自在,但还是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王婆婆听完,从抽屉里取出三枚铜钱,放在一个破旧的小碗里。她闭上眼睛,嘴里念念有词,然后猛地将铜钱撒在桌上。
铜钱叮叮当当地转了几圈,最后竟然全部立在了桌面上。
王婆婆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被鬼牵走了。"
"什...什么意思?"王朝亮的声音发抖。
"你老婆被鬼迷了心智,跟着鬼走了。"王婆婆叹了口气,"现在她的魂魄被扣在阴阳交界处,肉身恐怕也凶多吉少。"
王朝亮腿一软,差点跪下来:"王婆婆,求求你救救她!以前是我们不对,我给您磕头赔罪..."
王婆婆摇摇头:"现在说这些没用。准备些东西,我带你去寻人。"
王朝亮赶紧回家拿了手电筒、绳子和一把砍柴刀。回到王婆婆家时,她已经准备好了几道符纸、一包香灰和一个小铜铃。
"往哪个方向找?"王朝亮问。
王婆婆又撒了一次铜钱,铜钱全部指向西北方:"二十八里外,老松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