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超懒洋洋地躺在真皮沙发上,手指在最新款iPhone上划拉着。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照在他那张因为长期熬夜而略显浮肿的脸上。他眯着眼睛看了看时间——上午十点半,这个点大多数人都在办公室里忙碌,而他,却可以悠闲地在家打游戏。
手机震动了一下,银行发来的短信提醒:您尾号7788的账户于07月15日10:31转入工资收入12,850.00元,余额236,789.45元。
李加超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这笔钱,是他作为县民政局"科员"的月薪。讽刺的是,自从三年前"入职"以来,他从未踏进过民政局大门一步。
"又到发工资的日子了。"他自言自语道,随手截了个图发到朋友圈,配文:"又是努力工作的一个月",后面跟着三个笑哭的表情。
不到五分钟,点赞和评论就蜂拥而至。大多数是羡慕和奉承,偶尔有几个酸溜溜的评论,也被他直接无视。这就是他的生活——钱多事少离家近,不,应该说钱多无事不上班。
李加超的父亲李建国是县里某实权部门的科长,虽然级别不算高,但在地方上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三年前,李加超从一所三流大学毕业后,李建国就为他安排了这份"工作"。
"儿子,我给你找了个轻松活儿。"那天晚上,李建国喝了点酒,红光满面地说,"民政局那边我已经打好招呼了,你挂个名,工资照拿,不用去上班。"
李加超记得自己当时还有些犹豫:"爸,这样会不会有问题?现在查得挺严的。"
李建国不屑地摆摆手:"你懂什么?县里哪个单位没几个吃空饷的?再说了,用的是别人的编制,查也查不到你头上。"
就这样,李加超成了县民政局的一名"幽灵员工"。他的工资卡每月准时到账,而他的名字,则出现在民政局的工资表上,用的是"张卫国"这个名字。
"张卫国"是李建国精心挑选的身份——一位在五年前抗洪救灾中"失踪"的退伍军人。由于尸体从未找到,官方记录上张卫国只是"失踪"而非"牺牲",这就给了李建国操作的空间。
"这种失踪人员的编制最好用,"李建国曾得意地向儿子解释,"家属以为人还活着,不会来闹;单位知道人回不来了,不会有人查岗。两全其美。"
李加超起初还有些忐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享受这种不劳而获的生活。他用这些钱买了车,置办了高档公寓,经常出入夜店和高档会所,成了县城里有名的"富二代"。
然而,最近几天,李加超开始感到一丝不安。
三天前的深夜,他正在打游戏,手机突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卫国,你在哪?"
李加超当时以为是发错了,随手删掉了短信。但第二天晚上,同样的号码又发来一条:"卫国,五年了,该回家了。"
这次,李加超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卫国"——这正是他冒用的那个名字。他试图回拨过去,却发现号码是空号。
"可能是巧合吧。"他自我安慰道,但心里已经开始打鼓。
更诡异的是昨晚发生的事。李加超半夜醒来,发现卧室的灯不知怎么亮了。他明明记得睡前关了灯。当他起身准备关灯时,余光瞥见梳妆镜上似乎有字迹。
走近一看,镜面上用雾气写着两个字:"还我"。
李加超吓得差点叫出声,连忙用毛巾擦掉了字迹。他告诉自己可能是幻觉,或者是哪个朋友恶作剧。但内心深处,他知道这解释不通——他一个人住,昨晚根本没人来过。
今天早上,他决定去找父亲谈谈这些怪事。
李建国的办公室在县政府大楼三层,宽敞明亮,红木办公桌彰显着主人的地位。当李加超推门进去时,李建国正在接电话,脸上带着官场上常见的谄媚笑容。
"王局您放心,这事我一定办妥...是是是...明白..."
挂断电话后,李建国的笑容立刻消失了,换上了不耐烦的表情:"你怎么来了?不是说过别来单位找我吗?"
李加超关上门,压低声音:"爸,最近有点不对劲..."
他把这几天的怪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随着他的讲述,李建国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胡说什么!"听完后,李建国厉声喝道,"哪有什么鬼啊神的!你是不是嗑药了?"
"我没有!"李加超急了,"真的,那条短信明明叫我'卫国',还有镜子上的字..."
李建国站起身,走到窗前拉下百叶窗,然后转身盯着儿子:"听着,这事到此为止。你冒用张卫国身份的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那些短信和字迹,要么是巧合,要么是你自己疑神疑鬼。"
"可是..."
"没有可是!"李建国打断他,"你知道现在查得有多严吗?一个不小心,咱爷俩都得进去!你要是害怕,这段时间少出门,别惹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