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张海平打电话是叫他去干活。郝天鸣不敢耽搁,只好骑着公孙明的自行车走了。
在后来郝天鸣对,自己在菜市场那段时光的回忆是正能量满满的。郝天鸣不止一次的想:如果那种环境,如果那种收入,如果那个活能继续下去。郝天鸣是愿意干一辈子的。就好像自己的父亲在农村受苦了一辈子一样。其实干活很多时候是充实的。
当然,后来……
其实很多美好都是短暂的,都好景不长。
不知不觉的就到十月份了,天也渐渐地凉了。
因为随着秋天的到来。买菜的人也少了。蔬菜批发市场上可干的活相对来说是少了很多。
夏天有西瓜的时候,每天晚上卸七八车。除了张海平他们,其实在菜市场上还有一伙装卸工。只不过那些人都是临时干的,只是在夏天的时候干。那几个人年轻体壮,一晚上都要干十几车的。只不过他们的工资比张海平他们的要价要高一些。可是夏天,由于装卸工少,所以这些商家也没有办法。可是天一冷了。菜市场上的活也少了。
这天干完活。老周和老七都骑自行车回家了。因为今天晚上只有三车货物。已经卸了两车了。还有一车估计一个小时之后才能回来。
当然这一个小时的时间。老七和老周就要回家了。因为他们家就在附近。
郝天鸣家远一些。张海平家其实也比较远的。
他们不回家,张海平就到附近的小卖店了转了一圈。这是九点多。那个小卖店还开着门呢?张海平进去卖了两瓶啤酒,然后出来递给郝天鸣一瓶。说:“小郝,你渴了吧!”
郝天鸣笑笑也不客气的接过来了。
因为平时他俩不回家的时候,郝天鸣也喜欢喝啤酒解渴。当然他不是只卖一瓶,也会给张海平买一瓶的。
两个人用牙齿咬开啤酒瓶盖,喝酒的时候。
张海平苦笑着说:“小郝,你来菜市场也干了这么多天了。这天冷了。菜市场上卸货的车也少了。夏天那一天晚上都至少有五六车。现在一晚上就两三车了。”
张海平说这话,郝天鸣听了心里就有了准备。
因为张海平说这话就是要让自己离开了。在刚刚参加这个团伙的时候。张海平就明确的说过,自己只能干到冬天。
郝天鸣也无奈的说:“海平哥,我知道了。要不我干了这一车,明天我就不来了。”
张海平说:“别这样。干完这个月吧!”
郝天鸣说:“好吧!”当然言语中有些留恋和哀叹的意味。
张海平说:“其实,你干活是干的最好的。你力气大,不耍奸。咱们这干活就老七最奸诈了。不过我们都是一个厂出来的。我没法让老七走啊!”
郝天鸣笑笑说:“我知道。”
张海平说:“其实老周和老七都不容易。我们是化肥厂下岗的。这下岗正式工还能给仨瓜俩枣的结算钱。我们三个可是临时工。我们都干了十五六年工龄了。可是……”
张海平说到这里不往下说了。
其实在磷肥厂也有临时工。还有一些老临时工,当然这些老临时工因为在厂里时间长,占据重要岗位,而且技术上又是一把好手。不能转正,其实就是因为和厂领导关系不好,或者送不上礼。
郝天鸣说:“我知道了。”
张海平拍拍郝天鸣的肩膀说:“兄弟,你知道就好。”
郝天鸣说:“那我就再干上七天吧!”
因为再过七天正好是月底。
郝天鸣其实很留恋那几天的日子的。每天早早的来,然后卸完车也不走。就在菜市场的一个角落里,坐着抽烟。
张海平似乎也看出了,郝天鸣心情的寂寥。不过很多事情是不能说的,再过几天车更少了,每天就只有一两辆车。就三个人干也挣不了多少钱的。张海平算过。在冬天的时候,他们要是单算卸车每个月连续一千块钱都不能保证。若再让郝天鸣干,那不就收入太少了吗?可是要说干活,郝天鸣比老周和老七都强很多。一个人是能比得过两个人的。
那天,其实也是最后一天。
那天下午四点,张海平打电话给郝天鸣。张海平的电话说的很简短。那就是“小郝,来菜市场,有车了。”
虽然菜市场的车没有规定必须晚上才卸。但是小老板们有一个习惯。因为每天早晨是蔬菜批发的高峰期。他们基乎上都是四点多就起床。然后干到上午十点之后,这时候基乎上就没有什么客人了。中午回家休息一会。然后下午午休(一般情况下三点)之后才开车去同城蔬菜批发中心批发蔬菜。去的路上要用一个多小时。然后挑选好蔬菜也需要大约一个小时才能装好。回来基本上是六点钟。当然有时候有些人为了避开别人的货车,所以就会选择迟一点回来。当然因为特殊情况也有晚上十点多回来的。
四点打电话的情况是有,但是很少。
郝天鸣接到了电话,然后就很快的骑着自行车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