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上周寄来的,他说希望火星的岩石能‘吸收’地球的灵脉能量,慢慢醒过来。”乐乐指着涂鸦里的沙棘苗,“他还问,能不能把我们培育的共生真菌送到火星,帮火星土壤长出菌丝。”古丽凑过来,看着涂鸦里的沙漠场景,突然说:“其实沙漠里的菌丝也能在干旱环境下生长,如果火星有液态水,说不定真的能种出适应那里的菌丝。”
林羽翻着桌上的观测报告,突然停在一页稚嫩的字迹上——是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小学的笔记,上面画着沙棘苗的生长曲线,旁边写着“6月10日,沙棘苗的叶片在月光下会发光,灵脉能量比白天高0.5赫兹”。“这个发现很重要!”林羽立刻拿起对讲机,“阿哲,你检测一下沙棘苗在不同光照下的能量变化,尤其是夜间的月光环境,可能和灵脉能量的昼夜波动有关。”
对讲机里传来阿哲的回应:“刚发现一个更奇怪的现象!火星岩层样本在接触共生真菌后,表面的能量波动从1.3赫兹升到了1.5赫兹,而且真菌的菌丝开始往岩石里钻——就像在地球土壤里找灵脉节点一样!”林羽眼睛一亮,立刻带着乐乐和古丽赶往实验室。
实验室里,透明的培养舱内,火星岩石旁的共生真菌已经长出了白色的菌丝,部分菌丝正缠绕着岩石表面,像细细的银线。阿哲指着屏幕上的能量曲线:“你们看,菌丝接触岩石后,两者的能量波动开始同步,而且岩石里的蒙脱石黏土正在缓慢释放储存的能量,给菌丝提供养分——这是跨星球的共生反应!”
苏瑶这时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亚马逊雨林的真菌样本:“卡洛斯刚送来的新真菌样本,我测试了一下,它和火星岩石的兼容性比我们培育的真菌还高,能量波动能同步到1.6赫兹!”她把样本放进培养舱,很快,新的菌丝开始向火星岩石延伸,与之前的菌丝汇合,形成一张细密的网络。
“这说明地球的微生物能适应火星岩石的环境!”乐乐兴奋地拍着手,“那是不是以后能把真菌送到火星,帮火星建立灵脉网络?”林羽摇摇头,指着培养舱里的湿度计:“你看,这里的湿度是60%,还有稳定的温度和氧气,火星没有这些条件。而且,我们不能把地球的微生物随便送到火星,万一破坏了火星的原始环境,反而会影响未来的探测。”
古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明白了,就像我们不能把沙漠的沙棘种到雨林里,每个地方的生命都需要适合自己的环境。火星的环境还不适合地球的微生物,所以我们要先保护好地球的环境,等火星有了合适的条件,再帮它培育自己的生命。”林羽欣慰地看着她:“说得对,守护地球的灵脉,就是在保护这些能和灵脉共生的生命,它们才是灵脉最珍贵的载体。”
下午两点,全球灵脉守护区视频会议准时召开。屏幕上,20个守护区的代表依次汇报最新进展:刚果盆地的猴面包树新芽长出了第三片叶子,灵脉能量稳定在4.8赫兹;黄石公园的热泉区域发现了新的灵脉节点,能量波动与地下岩浆活动同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首批沙棘苗已经覆盖了守护区的1/3,深处土壤的灵脉能量从1.8赫兹升到了3.2赫兹……
卡洛斯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时,背景里传来清脆的鸟鸣:“我们在雨林的灵脉通道旁安装了‘动物观测相机’,昨天拍到了美洲豹幼崽捕猎的画面,还有一群金刚鹦鹉在灵脉节点处的树上筑巢——这些动物比我们更敏感,它们能准确找到灵脉能量最活跃的地方。”他调出相机拍的照片,画面里,金刚鹦鹉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绿光,树下的落叶层隐约有能量流动的痕迹。
来自挪威的艾拉举着相机,镜头对准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我们的冰川灵脉节点能量稳定在4.2赫兹,比去年高了0.3赫兹,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变慢了。上周还有一群北极狐在节点附近活动,它们的脚印里都带着淡淡的灵脉能量。”她笑着说,“当地的孩子每天都会来监测冰川的能量,他们说要让北极狐永远有家可住。”
会议进行到一半,阿哲突然打断:“紧急情况!‘灵脉二号’探测器传回异常数据,火星乌托邦平原的灵脉遗迹能量突然从0.9赫兹升到了1.4赫兹,而且波动频率和地球灵脉光网的同步率达到了70%!”他调出探测器的实时画面,屏幕上,火星表面的暗红色能量带突然变亮,像一条苏醒的红丝带,“初步分析是火星磁场出现短暂增强,激活了岩层里的灵脉能量——这是我们首次观测到火星灵脉的自然激活!”
林羽立刻站起身,指尖在控制台上快速操作:“苏瑶,联系全球灵脉监测网络,重点监测地球灵脉光网的波动;阿哲,计算火星灵脉激活对地球的影响,尤其是磁场和能量联动;其他人继续汇报,不要慌,我们有足够的监测数据应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