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济南府的城墙下却已是一片热闹景象——数百名工匠与士兵正忙着拆除施工用的脚手架,新砌的青砖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城墙上悬挂的“防御工事竣工”红绸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历经五个月的赶工,济南与青州两地的防御工事终于同日完工,加上去年十月竣工的德州,以及早已稳固的登莱,山东四大战略要地正式形成“四角防御网”,宛如四尊钢铁堡垒,守护着齐鲁大地的安危。
这日清晨,王巢率领沈文、李虎及军工坊的工匠头老刘,乘坐快马前往济南验收工事。刚到济南城外,负责驻守济南的千户赵山河便带着一众将领迎了上来。赵山河身着厚重的铠甲,脸上冻得通红,却难掩兴奋:“末将赵山河,率济南全体守军,恭迎将军!济南防御工事已按图纸全部完工,就等将军查验!”
王巢翻身下马,目光扫过济南城墙——加固后的济南城墙高达三丈三尺,墙面用糯米灰浆混合青石垒砌,比德州城墙更显厚重;城墙顶部加宽至两丈二尺,可容五列士兵并行巡逻,每隔三十步便有一座箭垛,箭垛间架设着小型佛郎机炮;四座马面分别矗立在城墙四角,每座马面顶部架设两门克虏伯火炮,炮口直指城外的官道与河流;北门上方的箭楼高达五丈五尺,比德州箭楼更高,箭窗数量增加至六十个,顶层的观察台配备两架千里镜,可同时观察东西两个方向的动静。
“赵千户,带我们登上城墙看看。”王巢话音刚落,便率先朝着城门走去。赵山河连忙引路,陪同众人登上北门城楼。城楼上,寒风更烈,王巢扶着栏杆,极目远眺——城外的护城河已解冻,河水清澈,新修的吊桥用两根粗大的铁索固定,桥面铺着三层铁板,即便被重型攻城锤撞击也不易损坏;远处的农田里,百姓们正忙着清理积雪,准备春耕,偶尔能看到巡逻的士兵骑马经过,马蹄声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
赵山河指着城墙外侧,介绍道:“将军您看,我们在城墙底部加砌了四尺厚的条石,比德州的条石更厚,专门用来抵御攻城锤与挖墙战术;墙面每隔五步便有一个排水孔,排水孔外侧装有铁栅栏,防止敌军从排水孔潜入;马面处特意向外延伸一丈五尺,比德州马面更长,这样敌军攻城时,马面上的火炮与弓箭能形成更大范围的交叉火力,覆盖城墙下的所有区域。”
老刘走到马面旁的克虏伯火炮前,仔细检查炮身的焊接处与来复线,又转动炮尾的调节轮,感受着机械运转的顺滑度,对王巢道:“将军,济南配备的这八门克虏伯火炮都是军工坊本月刚生产的,炮管的来复线没有偏差,闭锁装置严丝合缝,比德州的火炮精度更高,有效射程可达一千六百步。”
王巢点头,对赵山河道:“安排试射,用实心弹瞄准一千五百步外的靶标,我要看看这火炮的实际威力。”
赵山河立刻领命,转身对身边的炮兵队长喊道:“张队长,带炮组到东马面阵地,准备试射!靶标就用东郊土坡上的稻草人阵,务必精准命中!”
“遵令!”炮兵队长张猛高声应答,随即带领五名炮手奔向东马面。张猛原是炮兵协同部队的老兵,因操作火炮精准,被调往济南负责火炮部队。他动作娴熟地指挥炮手们推着火炮调整角度,装填手从弹药库中取出三斤半火药与一枚实心弹,小心地填入炮膛,点火手则将引信插入炮尾,单膝跪地,等待命令。
城墙上的众人都聚集到东马面附近,沈文拿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对准一千五百步外的靶标——那是用稻草扎成的六十个假人,排列成密集的步兵阵型,旁边立着几块厚达六寸的木板,用于测试炮弹的穿透力。李虎走到城墙边,目测着靶标的距离,对王巢道:“一千五百步约合两千两百五十米,已接近克虏伯火炮的最大射程,若是能精准命中,足以应对后金的重装步兵。”
王巢抬手示意试射开始。张猛看到信号,高声喊道:“火炮校准完毕,点火!”
点火手点燃引信,红色的火星沿着引信快速燃烧,转瞬便钻入炮尾。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身微微后坐,炮口喷出一团浓烟,一枚黑铁打造的实心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飞向远方,在空中划出一道平直的弧线。
众人的目光紧紧盯着炮弹的轨迹,只见实心弹越过护城河,穿过稀疏的树林,精准地落在稻草人阵中。伴随着一声闷响,尘土与稻草屑漫天飞舞,二十多个稻草人瞬间被拦腰截断,旁边的木板被炮弹击穿,留下一个碗口大的孔洞,碎片飞溅出数丈远。
“中了!精准命中!”城墙上的士兵们欢呼起来,赵山河激动得满脸通红,快步走到王巢面前,大声道:“将军!您看!这火炮的威力比德州的更强!一千五百步外还能击穿六寸厚的木板,若是后金的重装步兵来攻,根本无法靠近城墙!”
王巢接过沈文递来的望远镜,仔细观察靶场的情况,看到被击穿的木板与散落的稻草人,对老刘道:“老刘,这枚实心弹的穿透力与德州的火炮相比,强了多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