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过后,青州西南乡的麦田泛起金浪,庄户们忙着收割的同时,也总不忘往王家庄的方向望几眼——那支日益精锐的民团,早已成了乡邻们心中最坚实的靠山。而此刻的王家庄祠堂里,气氛却比训练场还要凝重。
王巢站在墙边,手指划过一张用麻布绘制的简易地图,上面用炭笔圈出了十二个红点,每个红点旁都标注着匪寨名称、人数和盘踞地点。这是李管家花了三天时间,通过各村乡绅和往来商贩搜集到的情报:青州境内尚存十二股土匪流寇,人数从八十到三百不等,最猖獗的“黑煞帮”甚至敢劫掠府衙的粮车。
“公子,这些杂碎早就该收拾了!”赵大勇一巴掌拍在桌案上,震得茶碗叮当响,“上次鹰嘴崖那拨只是开胃菜,这次咱们干脆一锅端,让青州再无匪患!”
吴刚摩挲着腰间的长刀,眼神里满是战意:“就是!弟兄们整改后憋了股劲,正好拿这些土匪练练手,省得天天演练不过瘾。”
王巢收回目光,看向堂下的队长们和训练班学员:“主动清剿,一是为民除害,让乡亲们能安心种地经商;二是让咱们的民团真正‘见血成长’——演练再真,也比不上实战的锤炼。”他顿了顿,指尖重重落在地图西南角的一个红点上,“首战,就打秃鹫寨。”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过去。秃鹫寨盘踞在青狼山的一处山洞里,人数仅八十,是十二股匪患中最弱的一股,且据说寨中多是劫掠为生的流民,武器以刀棍为主,仅有十余支老旧火铳。
“公子是想‘先弱后强、逐个击破’?”沈文立刻反应过来,上前一步补充道,“秃鹫寨地处偏僻,打下来不会惊动其他匪寨,还能缴获粮食和武器,给后续清剿做铺垫。”
“没错。”王巢赞许地点头,“沈文,你算一下,带多少人、备多少补给合适。”
沈文早已成竹在胸,铺开账本说道:“秃鹫寨八十人,咱们带两百人足够。每人带三天干粮、十发火药,后勤队留五十人在山下接应,再备二十副担架和应急药材,确保万无一失。”
“就按你说的办。”王巢敲定方案,转头看向赵大勇,“你带一队、三队和五队的两百人,李铁牛、沈文跟着你,铁牛管战术执行,沈文管后勤补给。”他又看向吴刚,“你留在庄里,主持日常训练,守好家。”
“得令!”两人齐声应道。
消息传到训练场,队员们瞬间沸腾了。狗剩放下手里的燧发枪,拉着身边的老队员张哥激动地说:“张哥,终于要真刀真枪干了!这次我肯定能杀两个土匪!”张哥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光想着杀土匪,记好公子教的配合要领,活着回来比啥都强。”
当天下午,后勤队就备齐了物资。两百名队员换上最厚实的褐色皮甲,背上崭新的燧发枪,腰间别着长刀,胸前别着红色标识布条,在祠堂前的空地上列队待命。王巢亲自送行,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或坚毅的脸庞:“记住,咱们是民团,是护民的,不是嗜杀的。投降的土匪别滥杀,缴获的物资登记造册,尤其是粮食,要分给周边庄子的乡亲们。”
“明白!”队员们齐声应和,声音震得祠堂的瓦片微微颤动。
赵大勇翻身上马,一挥马鞭:“出发!”两百人的队伍如一条红色的长龙,顺着田埂向青狼山方向进发。庄民们纷纷站在路边送行,有人端来热茶,有人递上干粮,嘴里不停念叨着:“王团长,多杀土匪!”“弟兄们保重啊!”
队伍走后,王巢没有回庄园,而是登上了寨墙。他望着青狼山的方向,调出系统面板,上面显示“主动清剿任务启动,首战目标:秃鹫寨,完成奖励:解锁‘实战经验’模块,民心值+”。他知道,这一战不仅是民团的实战考验,更是王家民团在青州树立威信的关键一步。
青狼山地势陡峭,山路崎岖难行。队伍走了两个时辰,才抵达山脚下的一处平地。赵大勇下令原地休整,沈文立刻安排后勤队搭建临时补给点,李铁牛则带着几名斥候上山侦查。
半个时辰后,斥候回来禀报:“团长,秃鹫寨在半山腰的山洞里,洞口有两个岗哨,寨子里隐约能看到人影走动,没发现火炮。”
赵大勇站起身,拍掉身上的尘土:“好!按公子教的‘围三缺一’战术来。李铁牛,你带五十人从左侧山路绕上去,堵住后山的退路;我带一百人从正面进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剩下五十人在右侧待命,随时补位。”
“明白!”李铁牛立刻领命,带着队员钻进了左侧的树林。
正面进攻的队伍则在赵大勇的带领下,悄悄向洞口靠近。离洞口还有五十步时,两名岗哨终于发现了他们,刚要张嘴呼喊,就被精准的枪声放倒。“冲!”赵大勇一声令下,队员们如猛虎下山般扑向洞口,燧发枪的枪声在山谷间回荡。
寨子里的土匪顿时乱作一团。这些人大多是乌合之众,平时只敢欺负手无寸铁的村民,哪里见过如此精锐的队伍?有的慌不择路地往山洞深处跑,有的抓起刀棍想反抗,却被迎面而来的子弹打得血肉模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