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时,苏合香准备离开青溪镇。林老栓和匠人们送她到村口,手里提着装满桂花和香膏的篮子。“苏老师,这是今年最好的桂花,您带回去做研究。”林老栓递过篮子,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这是我们拟的‘青溪香文化合作社’章程,想请您帮忙看看,以后咱们就按照合作社的模式,统一生产、统一销售,让更多匠人受益。”
苏合香接过纸条,上面的字迹虽然稚嫩,却写得工工整整,章程里详细规定了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利益分配、技艺传承等内容,看得出来,匠人们是真心想把青溪镇的香文化发展起来。“章程写得很好,我回去后再帮你们完善一下,争取尽快注册成立合作社。”她笑着说,“等合作社成立了,我们博物馆会和你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把青溪的香膏纳入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体系,让更多人知道青溪镇的香文化。”
越野车驶离青溪镇,车窗外的桂树林渐渐远去,但那清甜的桂香却仿佛一直萦绕在身边。苏合香打开车窗,秋风带着桂花的香气吹进来,让她想起盛唐长安的合香居——那时,她也曾在庭院里种下一棵桂树,每当花开时节,萧策总会陪她一起采摘桂花,制作香膏。如今,虽然时空变换,但这份与香有关的热爱和坚守,却从未改变。
回到博物馆后,苏合香第一时间将青溪镇的情况向馆里做了汇报,并提交了帮扶青溪镇发展香文化产业的详细计划。馆领导对她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决定加大对青溪镇的帮扶力度,不仅要帮助成立合作社,还要在博物馆内设立“青溪古法香膏”专属展区,同时组织媒体对青溪镇的制香技艺进行宣传报道。
一周后,苏合香收到了林晓发来的消息,说“青溪香文化合作社”已经正式注册成立,首批吸纳了二十多名匠人,还收到了来自上海、北京等地文创店的大额订单。林晓在消息里还说,镇上的年轻人纷纷表示要回乡学做香,青溪镇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冷清的小镇了,现在每天都充满了活力。
苏合香看着消息,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她走到博物馆的“长安十二香”展区,看着展柜里复原的唐代“桂香”展品,又想起青溪镇那些鲜活的匠人面孔,忽然意识到,“长安十二香”的传承,不仅仅是复原古代的香料配方,更是要将这份对香的热爱、对匠心的坚守传递下去,让传统香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出更绚烂的花朵。
没过多久,苏合香收到了一份来自县文旅局的快递,里面是一本烫金的荣誉证书,上面写着:“授予苏合香同志‘文化传承使者’称号,以表彰其在传统制香技艺传承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苏合香拿着证书,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夕阳,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还有更多像青溪镇这样的地方,还有更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等待着她去发现、去守护、去传承。
萧策下班回来时,看到苏合香正对着证书微笑,便走过去轻轻抱住她:“恭喜你,‘文化传承使者’。”苏合香靠在他怀里,笑着说:“这也是你的功劳,如果不是你一直支持我,我也走不到今天。”萧策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我们本来就是一体的,你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也落在展柜里的“长安十二香”展品上。香气在空气中悄然流动,仿佛跨越千年的时光,将盛唐的繁华与现代的安宁紧紧连接在一起,谱写着一曲关于热爱、坚守与传承的香韵传奇。
喜欢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