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的清晨总带着几分塞北的凛冽,天还未亮透,节度使府外的校场上已响起整齐的甲胄碰撞声。安禄山身着鎏金铠甲,手按腰间弯刀,站在高台上俯视着下方十五万大军——黑色的战旗如潮水般铺开,旗面上“燕”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像极了他此刻躁动不安的野心。
“将军,送信人传回消息,杨国忠已被唐玄宗打入天牢,萧策正率军加固洛阳防务。”副将何千年快步上前,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咱们的计划怕是已经泄露了!”
安禄山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他原本打算等三个月后秋收,粮草充足时再举兵,可杨国忠那封催促起兵的密信,像一把火点燃了他的焦虑——如今计划败露,若再等下去,萧策定会将长安、洛阳的防务整顿妥当,到那时再想西进,难如登天。
“泄露便泄露!”安禄山突然放声大笑,声音粗哑如惊雷,“本将军手握十五万雄兵,难道还怕他一个萧策?传我将令,即刻起兵,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名,挥师南下!目标,洛阳!”
“遵命!”何千年高声应和,转身跑下高台,将命令传递下去。
霎时间,校场上鼓声大作,号角声穿透晨雾,回荡在范阳城外。士兵们举起兵器,齐声呐喊,声音震得地面微微颤抖。安禄山翻身上马,抽出弯刀指向南方,黑色的战马扬起前蹄,发出一声嘶鸣。随着他一声令下,十五万大军如同黑色的洪流,朝着洛阳的方向滚滚而去——“安史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消息传到长安时,苏合香正在“合香居”的后院晾晒艾草。暮春的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可她却丝毫感受不到暖意。阿罗憾匆匆赶来,手中的信纸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的脸色比昨日还要凝重:“合香,安禄山……真的起兵了。”
苏合香手中的艾草落在地上,她快步走上前,接过信纸。信是萧策从洛阳送来的,字迹潦草急促,字里行间满是紧迫感:“安禄山率十五万大军南下,已攻克蓟州,正逼近沧州。洛阳守军不足五万,恐难抵挡,需长安速派援军。”
“援军……长安哪还有援军?”苏合香的声音微微发颤。昨日萧策已带走了长安一半的兵力,剩下的禁军还要守护皇宫和城门,若再抽兵支援洛阳,长安的防务便会形同虚设。
阿罗憾叹了口气,将另一份密报递给她:“这是从范阳逃出来的商人带来的消息,说安禄山沿途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不少州县的官员要么投降,要么弃城而逃,叛军推进得极快。”
苏合香的眼眶瞬间湿润。她想起初到长安时,看到的是车水马龙、繁花似锦的盛世景象,可短短几日,战火便已蔓延开来,这片她深爱的土地,即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必须把消息告诉陛下。”苏合香将信纸仔细折好,塞进怀中,“就算长安没有援军,也得让陛下知道洛阳的危急情况,或许陛下能从其他州县调兵支援。”
两人快步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此时的紫宸殿内,唐玄宗正坐在御案前,看着手中的奏折,脸色苍白。奏折是沧州刺史送来的,说安禄山已攻克沧州,正朝着洛阳方向进军,请求朝廷速派援军。
“陛下,苏合香姑娘求见。”内侍的声音打断了唐玄宗的思绪。
“让她进来。”唐玄宗放下奏折,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
苏合香走进殿内,躬身行礼,将萧策的信递了上去:“陛下,这是萧将军从洛阳送来的急信,安禄山已攻克蓟州、沧州,正逼近洛阳,洛阳守军危急。”
唐玄宗接过信,匆匆浏览一遍,手指不住地颤抖。他猛地一拍御案,怒喝:“安禄山这个逆贼!朕待他不薄,他竟敢起兵叛乱!”
“陛下,如今不是发怒的时候。”苏合香抬起头,眼神坚定,“洛阳是长安的屏障,若洛阳失守,叛军便会直逼长安。臣恳请陛下即刻下令,从周边州县调兵支援洛阳,同时加强长安的防务,以防叛军突袭。”
唐玄宗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苏合香说得对,可如今周边州县的兵力大多被调去镇守边疆,能调动的兵力寥寥无几。他沉思片刻,看向高力士:“高力士,传朕旨意,命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即刻率军前往洛阳,支援萧策。同时,命禁军统领加强长安城门守卫,严禁无关人员出入。”
“遵旨。”高力士躬身领命,转身快步走出殿外。
苏合香心中稍稍安定。李光弼和郭子仪都是大唐名将,若他们能率军支援洛阳,定能缓解萧策的压力。可她看着唐玄宗疲惫的面容,又想起洛阳的危急情况,心中仍有一丝不安——李光弼和郭子仪的军队远在边疆,就算日夜兼程,也需十日才能抵达洛阳,而安禄山的叛军,恐怕用不了十日便能兵临洛阳城下。
“陛下,臣还有一事请求。”苏合香再次躬身行礼,“如今长安城内人心惶惶,臣恳请陛下允许臣组织‘合香居’的学徒,制作‘安神香’分发给百姓,安抚民心。同时,制作‘防疫香’分发给守军和百姓,防止战乱中疫病传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