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未曦时,苏合香已带着调好的“百合香”香膏踏入皇宫。昨日杨贵妃应允她进入藏书阁的承诺犹在耳畔,今日她既要完成宫廷香作的日常差事,更要为寻找“长安十二香”的线索铺路。穿过雕梁画栋的回廊,远远便见尚食局的林公公站在香料库外等候,手中还捧着一卷泛黄的册子。
“苏大人,这是昨日您要的宫廷香料库存清单,”林公公将册子递来,声音压得极低,“昨日韦氏虽被赶出宫,但她的亲信还在宫中任职,您去藏书阁时需多留意,尤其是负责典籍管理的李主事,他与杨国忠素有往来。”
苏合香接过清单,指尖触到林公公递来的一枚小巧的铜制书签,书签背面刻着一个“藏”字。“多谢林公公提醒,”她将书签收好,“日后若有需要,还望公公多多相助。”
林公公拱手应下:“苏大人客气了,您为宫廷调香,惠及后宫众人,老奴不过是尽分内之事。藏书阁在东宫东侧,您持娘娘的令牌即可进入,只是古籍多为孤本,需格外小心。”
辞别林公公,苏合香先去沉香亭向杨贵妃复命。此时杨贵妃正与几位嫔妃赏牡丹,见她前来,便笑着招手:“合香,快来瞧瞧这株‘姚黄’,开得这般艳丽,若是能将这花香融入香氛中,定是极好的。”
苏合香走上前,仔细嗅闻牡丹的香气,心中已有了主意:“娘娘放心,民女可提取牡丹的花露,与沉香、麝香调和,制成一款‘牡丹沉香’香丸,既保留牡丹的华贵,又有沉香的醇厚,定能配得上娘娘的气质。”
杨贵妃闻言大喜,当即命人取来新鲜牡丹:“那便劳烦你了。对了,藏书阁的令牌已让人备好,你今日便可前往,若有需要,随时派人来寻我。”
苏合香谢过杨贵妃,接过令牌,快步向东宫方向走去。藏书阁是一座三层阁楼,朱红色的门窗上雕着繁复的云纹,门前值守的侍卫见她手持杨贵妃的令牌,便恭敬地放行。踏入阁楼,一股淡淡的纸墨香与旧书特有的霉味扑面而来,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典籍,从经史子集到医卜星相,应有尽有。
负责典籍管理的李主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见苏合香进来,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苏大人是为调香而来?藏书阁中关于香料的典籍多在二楼‘方技’类,只是多为孤本,不可带出阁楼,也不可随意涂改。”
苏合香拱手道:“多谢李主事告知,民女只是查阅香料配方,定当遵守阁中规矩。”说罢,她便登上二楼,在“方技”类书架前仔细搜寻。书架上的典籍大多封面陈旧,有的甚至连书名都已模糊,她只能一本本翻看,寻找与“长安十二香”相关的记载。
不知不觉间,日头已升至中天,苏合香终于在一本名为《香乘补遗》的残卷中找到关于“郁金香”的记载。残卷中写道:“郁金香,出西域,色紫赤,香浓郁,可入祭祀,其配方藏于法门寺地宫,需以‘龙涎香’为引,方可开启。”这段记载与她之前找到的古籍相互印证,更让她确定“郁金香”的配方就在法门寺地宫。
她正想继续翻看其他典籍,却听到楼下传来脚步声。透过楼梯间的缝隙,她看到李主事正与一名宦官低声交谈,那宦官腰间的令牌上刻着“杨”字,显然是杨国忠的人。苏合香心中一凛,连忙将《香乘补遗》放回原处,假装在翻看其他典籍。
待宦官离开后,李主事走上二楼,目光在苏合香身上停留片刻:“苏大人查得如何了?时辰不早了,藏书阁酉时便要闭阁。”
苏合香不动声色地合上书册:“多谢李主事提醒,民女已找到所需的香料配方,这便告辞。”说罢,她快步走下楼梯,离开藏书阁。走出阁楼的那一刻,她才发现手心已沁出冷汗——看来杨国忠果然在暗中监视她,今后在宫中行事,需更加谨慎。
回到“合香居”时,陈砚已在后院等候。苏合香将今日在藏书阁的发现和遭遇告知陈砚,陈砚眉头紧锁:“杨国忠如此忌惮你,定是担心你会威胁到他的地位。你在宫中寻找线索时,务必小心,最好不要再单独行动,若有需要,我可让伙计伪装成杂役入宫接应。”
“我明白,”苏合香点头,“今日在藏书阁找到的《香乘补遗》中提到,‘郁金香’的配方需以‘龙涎香’为引才能开启,而我们手中正好有复原的‘龙涎香’,这或许就是开启地宫的关键。只是想要开启法门寺地宫,必须得到唐玄宗的许可,我们该如何说服他?”
陈砚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灵光:“唐玄宗信奉佛教,每年都会派人前往法门寺祈福。若是你能以‘为皇室祈福,需用特制香料’为由,向唐玄宗提议前往法门寺调制祭祀用香,或许能得到他的许可。再加上杨贵妃在一旁劝说,此事便有几分把握。”
苏合香眼前一亮:“这是个好主意!明日我便向杨贵妃提及此事,若是她同意,再由她向唐玄宗进言,成功率定会更高。另外,我今日在藏书阁还发现,李主事与杨国忠有往来,今后我们在宫中的行动,需避开他的监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