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的本质是 “顺周期”—— 经济好时助推,经济差时打压,它让经济的波动变得更剧烈,市场的反馈会强化自身的趋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三、第三股力量:技术革命的 “创造性破坏”—— 周期里的 “脱胎换骨”
前两股力量解释了经济 “高低起伏” 的波动,而第三股力量 —— 技术革命的 “创造性破坏”,则解释了周期里 “脱胎换骨” 的变革。这个概念来自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说,经济的根本驱动力,不是供需平衡,而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1. 新技术带来 “数十年的繁荣”
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会像一场 “地震”,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蒸汽机的出现,开启了工业革命,让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电力的出现,催生了电灯、电话、汽车,重塑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互联网的出现,诞生了电商、社交、云计算,创造了无数新产业和新财富。
这些新技术会带来 “长周期繁荣”:新产业需要大量投资,创造大量就业;新产品改变人们的生活,拉动需求;新商业模式让创业者有机会逆袭,带动整个社会的活力。就像 2000 年后的互联网浪潮,诞生了腾讯、阿里、百度等巨头,也让无数普通人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财富跃迁。
2. 旧产业遭遇 “残酷的淘汰”
但技术革命的另一面是 “破坏”—— 它会无情地淘汰旧产业、旧岗位。汽车出现后,马车夫失业了;数码相机出现后,柯达胶卷破产了;电商兴起后,无数实体店倒闭了;人工智能发展后,一些重复性工作(如客服、数据录入)也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大量人失业,旧产业萧条,甚至引发结构性衰退。但就像森林大火,烧掉枯枝败叶后,才能给新植物腾出空间和养分。衰退和萧条,本质上是经济的 “新陈代谢”—— 清除落后产能,为新技术、新产业的成长铺路。
最优秀的企业,往往能在萧条期抓住机会。比如乔布斯在经济低谷时,推出了 iPod、iPhone,颠覆了音乐和手机行业,开启了苹果的黄金时代;那些在技术变革中主动学习新技能的人,也能从 “被淘汰者” 变成 “新机遇的受益者”。
四、普通人穿越周期的 3 个方法:不用预测,只需做好自己
很多人会问:“知道这些,对我有什么用?我又不能改变经济周期。” 确实,普通人无法预测周期,连诺贝尔奖得主都做不到。但我们能做的,是 “穿越周期”—— 在波动中保护自己,在变革中抓住机会。
1. 管理你的 “动物精神”:逆向思考,不跟风
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对抗 “随大流” 的动物精神。
繁荣期别上头:别盲目跟风创业、投资,别把所有钱都投进高风险资产(如暴涨的股票、高价的房产),留一部分现金,留一份清醒。记住,“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萧条期别绝望:这时往往是优质资产 “打折” 的时机(比如股价下跌、房价回调),也是提升自己的好时候(比如学习新技能、积累知识)。巴菲特经历过多次市场暴跌,甚至收益腰斩,但他从不因恐慌卖出优质资产,最终实现了长期复利。
2. 优化你的 “个人负债表”:控制杠杆,保住现金流
信贷是把双刃剑,对个人来说,“负债” 可能是助力,也可能是枷锁。穿越周期的关键,是不让债务勒死自己。
上行期适当用杠杆:比如买房时,在能力范围内贷款(月供不超过月收入的 50%),用杠杆撬动资产增值;但别过度负债,比如借高利贷、刷爆信用卡买奢侈品。
下行期提前降杠杆:在经济变差前,尽量还清高利息债务(如网贷、消费贷),确保现金流能覆盖刚性支出(房租、房贷、生活费)。记住,“活下去” 是穿越周期的第一要务。
3. 投资 “永不衰退的资产”:提升自己,拥抱变化
所有资产都会波动,但 “你自己的能力” 不会 —— 尤其是不断学习、适应变化的能力。技术革命的 “创造性破坏”,对固步自封的人是灾难,对拥抱变化的人是机会。
萧条期多学习:比如学习 AI 工具的使用(如 ChatGPT、AI 绘图),提升职场竞争力;学习理财知识(如基金投资、资产配置),避免盲目投资踩坑。
变革期敢尝试:比如互联网兴起时,有人学做电商;短视频兴起时,有人学做内容。别害怕新事物,新技术带来的新岗位、新机会,往往是普通人逆袭的最好跳板。
周期不是敌人,是筛选器。经济周期就像大海的潮汐,涨潮时人人都能轻松浮起来,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它不是要来摧毁你,而是在筛选 “真正有准备的人”;它不是要终结你的希望,而是在孕育下一个春天。
永远不要诅咒黑夜,与其焦虑周期的涨跌,不如在黑夜里把自己磨成一颗星星 ——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债务,提升好自己的能力。当潮水再次上涨时,你会发现,自己早已站在了更高的地方。
喜欢挣钱一本通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挣钱一本通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