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见过足够多的人就会明白,“好” 与 “坏” 从来没有统一答案,评判标准全凭对方的认知水平。认知层次不同,对 “好歹” 的理解天差地别 —— 对有的人来说,你掏心掏肺劝他进步,他觉得你 “好为人师”;你明着给他小恩小惠,他反而觉得你 “够意思”。
和低认知者打交道,最忌讳的就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对方,更不要妄想 “唤醒” 或 “改变” 他们。你要做的,是先看懂他们的 “评判逻辑”,再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相处,核心只有一个:保全自己,别自讨苦吃。
一、低认知者的 “好歹观”:只认眼前,不看长远
低认知者对 “好” 与 “坏” 的判断,永远停留在 “看得见、摸得着” 的当下,不会考虑长远价值,更不会理解 “隐性的善意”。对他们来说,“好” 是即时的好处,“坏” 是当下的不舒服 —— 至于未来的利弊,他们既看不到,也不在意。
比如你请他吃一顿饭、给他发一个小红包,这种 “肉眼可见的付出”,他会立刻觉得你 “对他好”;但如果你劝他 “别跟狐朋狗友混日子,多花时间学技能”,哪怕你说的是掏心窝子的实话,他也会觉得你 “多管闲事”,甚至怀疑你 “图谋不轨”。因为前者是 “当下就有好处”,后者是 “当下要吃苦,未来才可能有好处”—— 而他们不愿意为了 “不确定的未来”,牺牲 “当下的舒服”。
更矛盾的是,你对他们的 “真坏”,反而可能被当成 “好”。比如你顺着他们说 “跟狐朋狗友喝酒撸串多开心,学技能多没意思”,哪怕你知道这话会耽误他们,他们也会觉得 “你懂我”;如果你拆穿 “有人给他们好处是为了坑他们”,比如提醒 “这个高收益投资是骗局”,他们不仅不领情,还会反问你 “是不是嫉妒我能赚钱”。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当下能让我开心的,就是好;当下让我不舒服的,就是坏。至于 “恩义”“原则”“长远利益”,在即时的好处面前,都不值一提。就像你曾经帮过他大忙,但只要有别人现在给的好处更多,他能立刻忘了你的恩情,转头跟别人走;你跟他掏心掏肺说秘密,他当下可能感动,但转头就会把你的话当谈资,一旦你们闹矛盾,这些秘密还会变成他攻击你的武器。
跟这类人打交道,别谈 “感情”,也别谈 “道理”,更不要觉得 “我对他好,他就会对我好”。你要清楚:他们的 “感激” 是有条件的,只存在于 “你能给他们当下好处” 的时候;一旦你不能提供即时利益,或者需要他们 “当下不舒服” 来配合你,之前的 “好” 会立刻清零。
二、与低认知者相处:宜浅不宜深,别掏心掏肺
和低认知者交往,最危险的做法是 “走心”—— 你把他们当朋友,掏心掏肺替他们着想,最后大概率会被反噬;你把自己的弱点、秘密告诉他们,最后这些都会变成他们伤害你的 “武器”。正确的相处方式,是 “浅交”:只停留在表面的吃喝玩乐,不涉及深层的情感、利益和未来规划。
首先,对他们的 “好”,要 “表面化、可视化”,别做 “隐性付出”。比如你想对他好,就直接请他吃饭、送他一眼就能看出价值的礼物(比如包装精致的零食、平价但好看的饰品),并且可以 “适度提醒”:“这顿饭我花了两百多,特意选你爱吃的店”“这个礼物我挑了好久,你看是不是挺好看”—— 这种 “把好处摆到明面上” 的做法,他们才能接收到你的 “善意”。别做 “替他规划未来”“默默帮他避坑” 这种 “隐性好事”,一来他看不到你的付出,二来他会觉得你 “多管闲事”。
其次,别跟他们 “深入灵魂”,更别暴露自己的弱点。和他们的交往,就停留在 “衣食住行” 的表层即可:一起吃顿饭、聊点无关痛痒的八卦、偶尔约着逛个街,足够了。不要跟他们说你的家庭矛盾、工作烦恼、未来计划,更不要说你的财务状况、人际关系短板 —— 这些 “秘密” 对他们来说,不是 “信任的证明”,而是 “可利用的信息”。一旦你们关系破裂,或者有别人用好处诱惑他们,这些秘密会立刻变成他们 “拿捏” 你的工具。
最后,别替他们 “承担因果”,更别做他们的 “填坑人”。低认知者很容易制造麻烦,比如借了高利贷还不上、跟人吵架需要人撑腰、做了糊涂事需要人擦屁股 —— 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心软,不要觉得 “我不帮他,他就完了”。你要知道,他们的麻烦大多是自己造成的,而且你帮了这一次,还会有下一次,他们会把你的 “帮忙” 当成 “理所当然”,甚至会主动把自己的问题 “甩” 给你,让你替他们承担后果。就像有人借你的钱去挥霍,你不借,他会说你 “小气”;你借了,他大概率不会还,还会觉得 “你有钱,借我点怎么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