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什么赛道有前景?”“我换了好几个行业都没结果,是不是选的方向错了?”—— 这是我最常收到的咨询。以前我会帮人分析行业趋势、做生涯规划,可后来发现,多数人没拿到结果,根本不是 “选错题”,而是 “没把题做完”:他们总在各个赛道间辗转,每次刚碰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从未真正把一个选择 “贯彻到底”,从未在一个领域里 “扎下根”。
这个时代从不缺 “好赛道”,缺的是 “在赛道里做到极致” 的人。利润的大小,从不是 “选什么” 决定的,而是 “做到什么程度” 决定的;成功的关键,也从不是 “找对方向”,而是 “在方向上深耕到别人望尘莫及”。
一、频繁换赛道的人,大多死在 “没熬到终点”
这是很多人的通病:入一个行业,总想着 “马上看到结果”,要是三个月没赚到钱,就觉得 “这个赛道不行”;要是遇到几个坑,就觉得 “自己不适合”。可实际上,普通人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熟悉期→适应期→突破期,这个过程至少需要 3 年,甚至更久 —— 这不是 “熬时间”,而是 “打基础”,是你从 “门外汉” 变成 “内行人” 的必经之路。
就像做电商,你不能只听别人说 “做电商能赚钱”,就匆匆入局。你得自己跑通整个流程:选品要研究市场需求,上架要懂平台规则,引流要学短视频、直播,售后要处理客户投诉。每个环节都有 “周期”—— 选品可能要测试十几次才找到爆款,引流可能要试错几个月才找到方法,客户积累可能要半年才看到复购。这些 “必须等” 的过程,少一步都不行,少一天都不成。
可很多人把 “做事” 当成了 “上班”—— 以为 “来了、做了,就该拿到工资”。他们没意识到,“开始做” 只是第一步,后面的 “踩坑、积累、领悟”,才是决定能不能赚钱的关键。就像有人做销售,刚入职三个月没开单,就觉得 “销售不适合自己”,却没看到那些业绩顶尖的人,前半年都在 “跑客户、学产品”,直到第七个月才签下第一单;有人做自媒体,发了几十条视频没流量,就觉得 “自媒体没机会了”,却没看到那些百万粉丝的博主,前一年都在 “磨内容、找风格”,直到第 15 个月才迎来第一条爆款。
频繁换赛道的人,本质上是 “在每个赛道的第一轮淘汰中就放弃了”。他们把 “试错” 当成 “碰运气”,希望找到一个 “一次就能成功” 的赛道,却忘了:任何行业的 “红利”,都只给 “熬到最后的人”;任何领域的 “利润”,都只给 “摸透规则的人”。人生不是 “选赛道游戏”,而是 “把赛道跑到底的游戏”—— 你选的赛道再对,跑一半就放弃,也永远到不了终点。
二、任何行业都有 “利润层”,但只给 “扎得深” 的人
“这个行业还能赚钱吗?”“现在入局会不会太晚了?”—— 很多人换赛道的理由,是 “觉得行业不行了”。可真相是:没有 “不赚钱的行业,只有 “赚不到钱的人”;任何行业都有 “利润层”,但只给 “扎得深” 的人。
不管是销售、网文、电商,还是自媒体,都遵循同一个规律:80% 的人在 “供养行业”,只有 20% 的人在 “享受行业红利”。
做销售的,办公室里几十个人,业绩可观的往往只有前 3 名,剩下的人只能拿底薪;
写网文的,2000 多万从业者,人均月薪只有 70 块,能靠稿费养活自己的,只有几千人;
做电商的,现在连很多老板都在亏损,散户能做到 “盈亏平衡”,就已经超过了 80% 的人;
做自媒体的,几百万个公众号,去年能 “有点起色” 的新号只有几千个,能 “打下生态位” 的更少。
但你不能说 “这些行业不赚钱”—— 那些站在 “利润层” 的人,一直在赚:销售冠军能拿百万年薪,头部网文作者的版税能过亿,头部电商卖家的年销售额能破千万,百万粉丝的博主一条广告能报价 10 万。他们不是 “选对了赛道”,而是 “在赛道里扎得足够深”:他们懂行业的潜规则,摸透了用户的需求,练出了别人没有的硬本事,所以能在 “大多数人赚不到钱” 的行业里,赚到别人望尘莫及的利润。
很多人换赛道,其实是 “在行业的‘门槛层’就饿怕了”。他们以为 “站在门口就能吃饱饭”,却没意识到:任何行业的 “门槛层”,都只能解决 “温饱”,甚至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只有 “扎进核心层”,才能吃到 “利润”。就像做抖音剧情号的朋友,粉丝快百万,一条广告能报 10 万,他不是 “运气好”,而是 “深耕” 了 3 年:他研究过几万条爆款视频的逻辑,测试过几十种内容风格,优化过无数次剧本结构 —— 他的 “高收入”,是 “把内容做到超越绝大多数账号” 的结果,不是 “选对了抖音赛道” 的结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