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 “熵增”,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个抽象的物理概念,离生活很远。但实际上,熵增无处不在 —— 几天不收拾的家会变乱,列好的计划会半途而废,买过的课程会积灰,甚至一段不经营的关系会变淡。这些 “自发走向混乱” 的状态,都是熵增的体现。而人生的核心课题,本质上就是 “对抗熵增”;赚钱的意义,就是为这场对抗提供 “能量”。看懂了熵增,你就看懂了为什么有人能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有人却总被混乱裹挟。
一、熵增:生活为什么会 “自发变糟”?
“熵” 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的是 “系统混乱程度的度量”。熵增定律告诉我们: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任何系统都会自发地从有序走向混乱,混乱程度会不断增加。这个定律放在生活里,就是:如果你不刻意管理生活,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糟。
我们可以从三个常见场景,看清熵增的威力:
空间的熵增:刚打扫完的家,桌面整洁、物品归位,这是 “有序”;但只要你不刻意维持,衣服会随手扔在沙发上,快递盒会堆在门口,零食袋会散落茶几,用不了几天,家就会变成 “混乱” 的状态。这种 “从整洁到杂乱” 的过程,不需要你做任何事,它会自发发生。
目标的熵增:月初你列了计划 “这个月读完 3 本书”,第一天你读了 50 页,这是 “有序推进”;但如果没有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没有刻意提醒自己,你会发现 “今天太累了明天再读”“朋友约吃饭先不读了”,到了月底,书可能还停留在序言,计划彻底 “混乱作废”。
技能的熵增:你花几千块买了 “Python 编程课”,想着 “学会了能涨工资”,开课第一天你认真做了笔记,这是 “有序学习”;但如果没有持续练习,没有强迫自己跟上课程节奏,课程会被你慢慢遗忘,U 盘里的课件会积灰,最后 “学编程” 的目标不了了之,投入的时间和金钱都打了水漂。
这些场景的共同点,就是 “没有外力干预,就会走向混乱”。生活的本质就是如此:有序需要刻意维持,混乱却是常态。你想要的 “好生活”—— 整洁的家、完成的目标、学会的技能,都需要你主动投入 “能量” 去对抗熵增;一旦停止投入,生活就会被混乱吞噬。
二、赚钱的意义:用 “社会能量” 对抗生活混乱
你可能会问:“熵增和赚钱有什么关系?” 答案很简单:对抗熵增需要能量,而钱,就是这个社会里最直接的 “抗熵能量”。
生活为什么会混乱?本质上是 “能量不足”—— 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收拾家,没有足够的精力推进目标,没有足够的资源解决问题;而钱,能帮你补充这些 “能量”:
你没时间收拾家,钱能帮你请保洁,让家保持整洁;
你没精力学编程,钱能帮你报一对一辅导课,有老师监督你推进;
你遇到职场瓶颈,钱能帮你报行业峰会,拓展人脉、学习新技能。
就像老话说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的核心作用,是 “驱动资源帮你解决问题”,本质上就是 “为你的生活注入抗熵能量”。一个家庭如果收入稳定且充足,遇到矛盾时,能用钱解决 “孩子教育”“老人医疗” 等实际问题,就不会因为 “没钱” 而激化矛盾;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储蓄,遇到失业时,能有时间慢慢找工作、学新技能,就不会因为 “急着赚钱” 而被迫选择不喜欢的工作。
反之,“能量不足” 的生活,必然充满混乱。比如一个家庭,靠固定工资生活,突然有孩子出生,“养育孩子” 的需求增加了,但 “收入” 这个能量没有增加,就会因为 “奶粉钱”“早教钱” 等问题爆发矛盾;一个人,手里没存款,遇到家人生病,就会因为 “医药费” 而焦虑,甚至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目标去打零工。这些矛盾的本质,都是 “抗熵能量不足”—— 你没有足够的钱,去维持生活的有序。
所以,赚钱从来不是 “为了享受”,而是 “为了获取对抗混乱的能量”。你赚的钱越多,能调动的资源越多,能注入生活的能量越多,生活就越容易维持有序,你就越有底气应对突发的混乱。
三、赚钱为什么难?因为它 “反人性”
既然赚钱是 “对抗熵增”,那为什么赚钱这么难?因为熵增是 “顺应人性” 的,赚钱是 “反人性” 的。
人性的本质,是 “追求舒适、逃避麻烦”—— 躺在沙发上比收拾家舒服,刷短视频比读书记笔记舒服,重复旧工作比学新技能舒服。这些 “舒服” 的选择,本质上都是 “顺应熵增”:你在让自己的生活,自发地走向混乱。
而赚钱,需要你 “反着来”—— 你要主动跳出舒适区,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主动对抗熵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