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笃信 “命运注定” 时,其行为逻辑会不自觉地被这一认知绑架:成功了,便归因 “命中注定”;失败了,也归咎 “命运安排”。即便有些事本可通过努力做得更好,最终却搞砸,也会统统甩给 “命该如此”。
但若是摒弃 “宿命论”,做事时便会主动探索规律 —— 从技术提升、能力打磨到认知升级,试图通过这些可控因素影响结果。久而久之便会发现,这套 “主动实践” 的逻辑,远比 “听天由命” 更能改变人生走向。
社会上多数人缺乏系统性的逻辑思考能力。当生活倒逼人们不得不面对问题、动脑决策时,若没有自己的思考框架,便会本能地寻找一套 “简单易理解” 的理论作为行动纲领。而在所有理论中,“命运论” 最易被大众接受 —— 它无需付出学习成本,无需承担试错风险,还能看似合理地解释身边的成败得失。
很多人对 “命运” 坚信不疑,往往源于现实落差:看到身边有人 “靠好运轻松成功”,而自己拼尽全力却收效甚微,心生失望后便将一切归结为 “命不如人”。这种认知一旦固化,便会成为自我设限的枷锁。
一、“命运论” 的陷阱:把偶然当必然,忽视能力的隐性价值
此前打车时,司机师傅的一段闲聊让我印象深刻。谈及赚钱与事业,他说起一位老乡的 “传奇经历”:这位老乡早年混得不如意,回老家当了辅警。一次派出所端掉诈骗集团老巢,他负责外围望风,却在草丛中撒尿时意外发现了躲藏的主犯 —— 就这 “一泡尿”,让他立了二等功。后来所长升迁,他也随之转正、晋升,如今已是处级干部。
司机师傅感慨:“人啊,就是命。我现在在厦门开出租,离老家上千公里,一个月赚四五千,这公平吗?” 这段经历的真假无从考证,我作为转述者,只需客观呈现。起初我也觉得新奇 —— 大千世界,确有偶然之事。但细想便会发现:这位辅警能接住 “好运”,背后必然有隐性能力支撑。若他缺乏责任心,望风时敷衍了事;若他缺乏应变能力,发现主犯后惊慌失措,即便遇到机会,也未必能抓住。更重要的是,立功后他能在新岗位上站稳脚跟、持续晋升,靠的绝不仅仅是 “运气”,而是后续的能力匹配与持续付出。
但司机师傅看不到这些 ——“命运论” 早已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任何与 “宿命” 相悖的逻辑,他都不愿接受。这正是 “命运论” 的最大陷阱:将偶然的 “好运” 视为必然的 “天命”,忽视了成功者背后的能力积累与主动选择,最终用 “命” 来掩盖自己的认知惰性与行动缺失。
真实的世界,从不靠 “命运” 驱动,而是遵循 “天道”—— 即客观规律。在规律面前,所谓的 “好运” 不过是小概率的 “系统漏洞”。成熟的人不会将 “漏洞” 视为人生常态,因为 “天道” 会自发修正偶然偏差,让生活回归规律的平衡轨道。
可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对 “命运论” 深信不疑 —— 身边类似 “辅警立功” 的案例太多,多到让他们形成 “路径依赖”。但真相是:“信命” 与 “不信命”,不过是两种认知选择 —— 信命者会搜集所有 “运气成功” 的案例佐证自己,不信命者也能找到无数 “努力逆袭” 的实例支撑观点。但这两种认知必有一假,而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显然是 “实事求是” 的实践论 —— 历史早已证明,人类的进步、个体的突破,从来都是靠主动探索与持续实践,而非被动接受 “命运安排”。
信命者有信命者的人生,不信命者有不信命者的轨迹,但无论选择何种认知,最终都要自己对人生负责。千万别自欺欺人 —— 生活是自己的,认知的偏差,最终会转化为现实的差距。
二、底层不信命:是自我拯救的唯一出路
我出身草根,智商平平,无才华傍身,更没有背景与资源。从不是什么 “既得利益者”,反而从小到大常被既得利益者呼来喝去、指指点点,被歧视、扣帽子是家常便饭。但即便如此,我也绝不认可 “命运注定”—— 对底层而言,笃信宿命,无异于给自己判死刑。
有些人有资格谈论 “命运”,但底层没有 —— 当你深陷生活泥沼,连基本的尊严与生存都难以保障时,“信命” 就是放弃挣扎。面对真实生活,底层唯一的出路,就是 “实事求是”:主动寻找规律、探索真相,用实践改变现状。而我有幸验证了这一真相 —— 命运,从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不信命” 不是口号,而是底层自我拯救的行动纲领。推翻 “宿命论” 的思维枷锁,你不会失去什么,反而能打开人生的 “海阔天空”。
放眼现实,有钱人无非两类:一类是财富继承者,一类是白手起家的创一代。而创一代的共同特质,必然是 “堪破命运” 的人 —— 他们不接受 “命里没有” 的设定,硬是靠自己的努力,将 “不可能” 变为 “可能”。这其中最难的,不是能力的提升,而是认知的突破:先相信 “事在人为”,再战胜世俗的偏见与自己的惰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