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陆联邦,西北,鼎新空军基地,航空材料实验室,2990年,夏末,上午十点。
航空材料实验室内,气氛热烈而紧张。付华飞、赵建军、何飞和杨华围坐在会议桌旁,面前的屏幕上展示着“灵气涂层控制算法1.0”在模拟测试中的出色表现。尽管算法在模拟环境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要将其真正应用到实际的高空飞行中,还需要真实的高空环境数据来进行验证和校准。
付华飞看着屏幕上的数据,眉头微微皱起,说道:“模拟测试的结果虽然很好,但模拟环境毕竟与真实的高空环境存在差异。我们需要获取真实的高空湿冷气流数据,来进一步验证和优化算法。”
赵建军点了点头,附和道:“没错,高空的气象条件复杂多变,强气流、低温、湿度等因素都会对涂层的性能产生影响。只有基于真实数据进行校准,算法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最佳效果。”
何飞推了推眼镜,从医理的角度分析道:“高空环境的变化也会对飞行员的身体产生影响,尤其是灵气紊乱的问题。获取真实数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灵气与环境、人体之间的关系,为飞行员的健康保障提供支持。”
杨华沉思片刻,然后目光坚定地说:“我在边境雷达站服役,那里的军事雷达具备捕捉高空气象数据的能力。我可以利用雷达捕捉高空湿冷气流数据,并将其加密传送给你们。”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杨华,眼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付华飞感激地说:“杨华,那就全靠你了。这将是我们项目的关键一步。”
杨华拍了拍胸脯,自信地说:“没问题,我会克服一切困难,为你们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与此同时,付华飞团队的量子感知阵列也将同步进行观测。量子感知阵列能够以量子传感与雷达数据融合的方式识别灵脉节点与能量波动,为此次数据融合提供了科学侧的辅助。
东陆联邦,边境,雷达站,2990年,夏末,中午十二点。
杨华回到了边境雷达站,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雷达站位于边境的高山上,周围环境恶劣,气候多变。但杨华早已习惯了这里的艰苦条件,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团队提供准确的高空湿冷气流数据。
他熟练地操作着雷达设备,对各项参数进行仔细的调整和校准。然而,要捕捉到理想的高空湿冷气流数据并非易事。高空的气象条件复杂多变,湿冷气流的位置和强度随时都在发生变化。雷达信号还经常受到灵脉干扰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受到挑战。
杨华紧盯着雷达屏幕,眼神中透露出专注和坚定。他不断地调整雷达的探测角度和频率,试图捕捉到最清晰、最准确的湿冷气流信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丝毫没有放松。
突然,雷达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微弱的信号。杨华心中一喜,他知道这可能是高空湿冷气流的信号。他迅速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这个信号虽然微弱,但具有明显的湿冷气流特征。
然而,当他试图进一步追踪这个信号时,却遇到了困难。信号受到了强烈的干扰,变得模糊不清。杨华皱起了眉头,他意识到这是灵脉干扰在作祟。灵脉干扰是边境地区常见的问题,它会对雷达信号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数据的准确性下降。
杨华没有退缩,他决定采取措施克服灵脉干扰。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以往的经验,制定了一套应对灵脉干扰的方案。他首先调整了雷达的工作频率,避开了灵脉干扰的频段。然后,他采用了信号增强和滤波技术,对雷达信号进行处理,提高了信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经过一番努力,雷达屏幕上的信号逐渐清晰起来。杨华终于成功地捕捉到了高空湿冷气流的准确数据。他兴奋地握紧了拳头,但他知道这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需要将这些数据加密传送给鼎新基地的付华飞团队。
杨华小心翼翼地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然后,他通过专用的通信线路将数据发送出去。在发送过程中,他时刻关注着数据的传输情况,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
东陆联邦,西北,鼎新空军基地,航空材料实验室,2990年,下午三点。
付华飞团队在实验室里焦急地等待着杨华传来的数据。量子感知阵列已经开启,正在同步进行观测。实验室里的气氛紧张而安静,只有仪器设备的嗡嗡声和众人的呼吸声。
突然,通信设备发出了一阵提示音。付华飞心中一喜,他知道这是杨华传来的数据到了。他迅速打开数据接收界面,对数据进行下载和分析。
与此同时,量子感知阵列也传回了观测数据。付华飞团队开始了两个不同地点、两种不同技术体系(常规雷达与量子感知)的数据进行首次融合、比对和校核的过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