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接过图纸和策论,先是翻开草图,只见纸上画着一台结构精巧的纺车,踏板、纱锭、皮带的联动关系标注得清晰明了,下方还附有文字说明,写着“脚踏驱动,三锭并发,日纺纱一斤”。她越看眼睛越亮,又翻开《植棉三策》,里面关于选种、轮作、耕作的建议,条理清晰,细致可行,绝非空泛之谈。
“好!好一个苏清欢!”女帝猛地合上策论,语气中满是惊喜,甚至忍不住站起身,走到苏清欢面前,拍了拍她的肩膀,“朕原以为你精通医理、长于谋略,已是难得,没想到你竟连农桑手工之事也这般精通!心思细腻至此,事事能想到百姓心坎里去,你真是朕的宝藏爱卿!”
她拿起图纸,又看了一眼,当即拍板:“此策大善!无需迟疑,即刻推行!传朕旨意——其一,命京畿大营皇庄划出百亩良田,作为棉花试验田,依照苏爱卿的法子,选种、轮作、精耕,务必试出成效;其二,令工部鲁匠作即刻带工匠,依照此图研制新式纺车,所需物料,国库优先供给;其三,待试验田棉花丰收、新纺车研制成功,即刻派专人前往西北,指导当地农户广种棉花,推广新纺车!”
旨意一下,各部门雷厉风行。皇庄的管事不敢怠慢,立刻组织农户开垦试验田,挑选籽粒饱满的棉籽,按照苏清欢的指导,在春分时节播下了第一波棉种;工部的鲁匠作,是大曜朝最顶尖的工匠,拿着苏清欢的草图,反复琢磨三日,又与苏清欢数次探讨细节,将皮带的材质、纱锭的间距、踏板的力度一一调整,不出半月,便造出了第一台脚踏多锭纺车。
试纺之日,女帝特意亲临工部的作坊。只见一名熟练的织妇坐在纺车前,双脚轻轻蹬踏踏板,车身下方的皮带带动上方的三个纱锭飞速旋转,她双手捏着棉条,缓缓喂入锭口,雪白的棉纱便如流水般缠绕在纱锭上,不过半个时辰,三个纱锭便都绕满了棉纱,重量竟有近半斤之多。
“好!太好了!”女帝看得连连点头,脸上笑开了花,当即下令重赏鲁匠作和参与研制的工匠,又对身边的苏清欢道,“清欢,你立了大功!这新纺车与植棉之法,可比漕运更贴近民生,百姓若能穿暖,必能感念朝廷恩德!”
她当即召来内阁大臣,将推广棉花种植与改良纺织技术列为与漕运并重的“民生国策”,责令户部、工部、农部协同推进。消息传到民间,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纷纷称颂女帝仁德,连带着提出此策的“安平县君”苏清欢,声望也更上一层——此前,百姓敬她为“神医”,救死扶伤;如今,百姓更爱她为“利民实干家”,能为他们谋得御寒的棉衣、安稳的生计。
春日里,皇庄的试验田长出了绿油油的棉苗,迎风摇曳;工部的作坊里,一台台新纺车正被批量制造,即将运往西北。苏清欢站在试验田边,望着那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心中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她要帮女帝织就的那张“新网”,不仅有漕运的大动脉,有医官的保障线,更要有这棉花般柔软、却能温暖天下的民生根基。而这根基,终将支撑着大曜朝,在时代的风浪中,一步步走向更开阔的未来。
喜欢曜世清欢,女帝之技术流医妃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曜世清欢,女帝之技术流医妃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