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英明!” 定国公与周正同时起身,沉声应道。
女帝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怒火,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苏清欢,语气缓和了些,却带着期许:“安平县君,你前几日提出的‘以工代赈’‘隔离防疫’之策,已在京畿推行,效果显着,百姓都念着你的好。如今赈济已见成效,灾后重建要跟上,朕最担心的,就是世家再像之前那样,在建材、农具上做手脚,从中渔利。你于实务上有奇才,对此可有良策?”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苏清欢身上。定国公带着审视,想看看这位能让陛下另眼相看的女子,是否真有实学;周正则带着期待,他掌着财政,最清楚世家垄断物资对重建的阻碍。
苏清欢早已成竹在胸,她从容起身,没有丝毫慌乱,声音平静却有力:“陛下,臣以为,要防世家渔利,需双管齐下。”
她伸出一根手指:“其一,公开透明。灾后重建所用的每一笔钱粮,从户部调拨的数目,到运抵地方的明细,再到具体使用的去向——比如修了多少间民房,买了多少斤种子,花了多少两银子——都择要摘录,每月刊登在《京都新报》上。《京都新报》如今在民间传阅甚广,让百姓都看得见,看得清,由百姓来监督。一旦有贪腐,百姓自然会议论,会举报,贪腐之人便无处遁形。”
“公开透明?让百姓监督?” 周正眼中猛地亮起,他抚掌赞叹,“妙啊!臣之前只想着从内部严查,却没想到这一策——世家再想暗箱操作,只要百姓盯着,他们就不敢明目张胆!这可比户部派十队人去查,还要管用!”
定国公也捻着胡须,缓缓点头,看向苏清欢的目光多了几分认可:“不错,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把账摊开在他们面前,谁要是敢伸手,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苏清欢微微一笑,又伸出第二根手指:“其二,引入竞争。灾后重建需大量物资,如木材、砖瓦、农具、种子等,以往这些物资,多由世家掌控的商号垄断,他们想卖什么价,就卖什么价,地方官府只能被动接受。臣建议,陛下可下旨,让工部与户部联合,对这些物资进行公开竞标——不仅允许世家商号参与,更要鼓励民间忠于陛下的新兴商号参与,比如江南的沈家。沈家世代经商,家底丰厚,且此次雪灾中,沈家主动捐粮十万石,可见其忠心。让他们参与竞标,一来能打破世家垄断,迫使价格降低,为户部节省开支;二来能扶持这些忠于陛下的民间力量,让他们成为制衡世家的另一股势力。”
“引入竞争,扶持新兴力量……” 女帝低声重复着,凤眸里渐渐露出满意的神色,“此策既务实,又有长远考量,一箭双雕。” 她看向周正,“周尚书,你觉得此策可行?”
周正连连点头:“可行!太可行了!只要竞标规则定得严,全程公开,世家就钻不了空子。臣估算过,若能引入竞争,重建物资的成本至少能降低三成!”
“好!” 女帝当即拍板,语气斩钉截铁,“便依苏爱卿此策!灾后重建的钱粮公开与物资竞标之事,由苏爱卿协同户部办理,周尚书,你要全力配合。《京都新报》那边,朕会亲自打招呼,让他们务必如实刊登,不得删减。”
“臣遵旨!” 苏清欢与周正同时应道。
定国公看着苏清欢,忽然开口:“苏县君,你不仅懂民政,听说对军伍之事也有研究?谢晏那小子在信里提过,你给他出了不少练兵的主意。”
提到谢晏,苏清欢脸上微微一热,随即正色道:“将军谬赞,臣只是略懂一些实务。” 她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油纸包,放在案上,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躺着两块巴掌大的淡黄色干粮,还有一小罐深褐色的肉松。
“陛下,将军,这是臣近日琢磨出的两样东西,想着或许对军中有用。” 苏清欢拿起一块干粮,“这是压缩干粮,用面粉、杂粮、饴糖和油脂制成,经过蒸烤压缩,一块干粮的份量,抵得上两斤米饭,且易于保存,不易变质,水泡即软,口感也不差。” 她又拿起那罐肉松,“这是肉松,用精瘦肉剔除筋膜,慢火炒干,再碾成末,既能当菜,也能掺在干粮里,补充营养,关键是轻便——一斤肉松,能顶五斤鲜肉的营养,却只有巴掌大的一罐。”
定国公好奇地拿起一块干粮,咬了一口,只觉得口感紧实,带着淡淡的麦香和甜味,越嚼越有味道,下肚后很快就有了饱腹感。他又尝了点肉松,咸香可口,忍不住点头:“味道不错!顶饿!关键是轻便!若边军人手备上十天份量的干粮和肉松,行军时就不用带着笨重的米袋和鲜肉,机动作战能力至少能提高三成!谢晏那小子要是有这东西,去年冬天就不用为了军粮短缺,眼睁睁看着匈奴人跑了!”
女帝也拿起一块干粮,细细品尝,眼中满是惊喜:“此乃军需利器!苏爱卿,你这脑子,真是藏着宝贝。” 她当即拍板,“此事刻不容缓!传朕旨意,由工部牵头,太医院配合,成立‘军需改良坊’,苏爱卿负责技术指导,先小批量试产,优先供应北疆谢晏部,让他们在实战中检验效果。若好用,再在全军推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