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镇异闻
雨,淅淅沥沥,如同上天垂落的泪滴,已经连绵下了三天。青瓦镇笼罩在一片潮湿的雾气中,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油亮,倒映着两旁斑驳的木楼轮廓,仿佛一幅晕染开的水墨画。镇子入口的老槐树枝桠扭曲,像一只只伸向天空的鬼爪,在风雨中摇曳,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林风拖着行李箱,踩在吱呀作响的木桥上,桥身晃动间,他能看到桥下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枯枝败叶奔腾而去,仿佛要将一切都卷入未知的深渊。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之所以来到这个偏远古镇,是为了接替一位突然离职的记者,负责当地民俗专栏的采编工作。
“后生仔,住店不?”一个沙哑的声音自身后传来。林风回头,看到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婆婆,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脸上布满皱纹,眼睛却亮得有些诡异。她的身后是一家挂着“老槐树客栈”木牌的店铺,屋檐下挂着一串褪色的红灯笼,在风雨中轻轻摇晃。
“婆婆,还有空房吗?”林风问道。
老婆婆咧开嘴笑了,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有,有,楼上最后一间,干净得很。”
跟着老婆婆走进客栈,一股淡淡的霉味混杂着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堂里光线昏暗,墙角摆着一个老旧的神龛,里面供奉着一尊看不清面目的神像,神龛前点着两支细长的白蜡烛,火苗忽明忽暗。
“婆婆,镇上最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林风放下行李,随口问道。他在路上听司机说,镇上最近不太平,晚上最好不要出门。
老婆婆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她摆了摆手:“莫瞎说!青瓦镇太平得很,就是这几天下雨,潮气重。”说完,她拿起墙角的扫帚,转身走进了里屋,留下林风一个人站在大堂里,心里有些不安。
安顿好后,林风决定先去镇上转转,熟悉一下环境。走出客栈,雨已经小了很多,镇子上行人稀少,大多数店铺都关着门。街道两旁的房屋都是古旧的木结构建筑,有些墙壁已经斑驳脱落,露出里面的黄土。
走到镇子中心的广场,林风看到几个老人坐在避雨的屋檐下,一边抽着旱烟,一边低声交谈着什么。他走上前去,想打听一下当地的民俗风情。
“大爷,向您打听个事,镇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传说或者习俗啊?”
老人们抬起头,用一种异样的眼神打量着林风。其中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说道:“后生仔,你是外地来的吧?我们青瓦镇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有个规矩,每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挂红灯笼,闭门不出。”
“哦?为什么啊?”林风好奇地问。
老人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压低声音:“你莫问了,总之照做就是了,对你有好处。”说完,老人们便不再理会林风,起身各自散去了。
林风碰了个钉子,心里更加好奇了。他看了看手机,今天正好是十四,明天就是十五了。难道十五晚上会发生什么事?
就在这时,一阵阴风突然吹过,广场旁边的老槐树上落下几片枯叶,飘到林风的脚边。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发现乌云越来越厚,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算了,先回去吧,明天再打听。”林风心里想着,转身向客栈走去。
回到客栈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大堂里依旧昏暗,神龛前的白蜡烛还在燃烧着,火苗比之前更加微弱。老婆婆不在大堂里,里屋传来她低声哼唱的奇怪歌谣,歌词含糊不清,听起来有些阴森。
林风走上楼梯,准备回房休息。楼梯是木制的,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走到二楼走廊尽头,他看到自己房间的门虚掩着,心里有些奇怪,他明明记得出门时锁了门的。
推开门,一股冷风扑面而来,房间里的窗户大开着,雨点随着风飘进屋里,打湿了窗台。林风皱了皱眉,走到窗边想把窗户关上,却看到窗外的老槐树下,站着一个模糊的黑影,正背对着他,一动不动。
林风心里一惊,刚想开口喊话,那黑影却突然转过身来。由于光线太暗,他看不清黑影的脸,只能看到一双闪着绿光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他。
“啊!”林风吓得后退了一步,等他再定睛看去时,窗外的黑影已经消失不见了,只剩下摇曳的树枝和飘落的雨点。
难道是眼花了?林风揉了揉眼睛,心里有些发毛。他赶紧关上窗户,锁好房门,然后背靠着门板,大口地喘着粗气。
这一晚,林风睡得很不安稳。他总是感觉窗外有人在盯着他,耳边时不时传来奇怪的声响,像是有人在轻轻敲打着窗户,又像是有人在走廊里徘徊。他几次想起来查看,却又不敢下床,只能蜷缩在被子里,睁着眼睛直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林风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他打开门,看到老婆婆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站在门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