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风还去看了射箭比赛,巴图射出的箭精准命中靶心(靶心是用彩色绸缎做成的),顾长风忍不住称赞:“巴图好箭法!若是加入联合护卫队,定能成为好手。”巴图闻言眼睛一亮,立刻道:“顾先生,我已经报名加入护卫队了!以后我要守护商道,像阿罗憾叔叔一样勇敢!”阿罗憾站在一旁,笑着拍了拍巴图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
正午时分,篝火堆燃起,烤肉的香气弥漫开来。山民们将烤好的牦牛肉、牧民们将烤羊腿、商队伙计们将中原带来的糕点摆放在长桌上,众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卓玛捧着一碗奶茶,走到沈砚秋面前,用流利的中原话道:“沈先生,谢谢你建学校,我现在能认识很多字了,还会写自己的名字呢!”她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一张麻纸,上面用炭笔写着“卓玛”二字,虽笔法稚嫩,却十分工整。
沈砚秋接过麻纸,笑着道:“卓玛真厉害!以后要好好学习,争取成为学校的小先生,教更多小朋友识字。”顾长风也笑着补充:“等学校的新书到了,我教你认药材的名字,以后你也能帮着医疗站整理药材。”卓玛用力点头,捧着奶茶蹦蹦跳跳地回到小伙伴身边。
酒过三巡,众人的兴致愈发高涨。山民们唱起了悠扬的山歌,歌声粗犷而深情,诉说着对天山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牧民们拉起马头琴,旋律欢快激昂,几个牧民姑娘跳起了草原舞,裙摆飞扬,引得众人拍手叫好;商队的伙计们也不甘示弱,唱起了中原的民谣,虽与山歌、马头琴的风格迥异,却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跨地域的乐章。
忽然,阿罗憾走上木台,高声道:“各位,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宣布!秦十三兄弟刚从山北传来消息,那边的几个小部落也想加入联盟,愿意守护商道的北段,以后商道能一直通到漠北了!”
众人闻言,顿时欢呼起来。秦十三这几个月一直在山北探查,试图联络当地部落,如今终于有了结果,意味着新商道能进一步延伸,贸易范围也将扩大。沈砚秋起身道:“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等秦十三回来,咱们就派人去山北商议结盟事宜,让这条商道真正贯通东西,连接更多部落与商队!”
夕阳西下时,庆典渐渐接近尾声。沈砚秋让人拿出准备好的“纪念令牌”,令牌是用兽骨制成的,上面刻着“丝路同途”四个字,每个参与庆典的人都能领到一块。“这令牌是咱们彼此的信物,以后不管在雪线还是草原,看到令牌,就知道是自己人,要互相帮助。”沈砚秋将令牌递给身边的人,众人接过令牌,都小心翼翼地收好。
最后,所有人聚集在石碑前,按照山民的习俗,将手中的经幡系在石碑旁的木杆上,祈求天山庇佑商道永远畅通,众人平安顺遂。经幡在晚风中飘扬,与远处的雪山、近处的驿站构成一幅温暖而壮阔的画面。
顾长风站在沈砚秋身边,轻声道:“去年此时,我从未想过能有今日的景象。雪乡有了生机,草原有了繁华,大家亲如一家。”沈砚秋望着眼前的人群,心中满是温暖:“这只是开始。以后每年都要办这样的庆典,看着商道越来越旺,孩子们越来越有学问,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夜色渐深,篝火渐渐熄灭,众人陆续返回驿站与帐篷,空气中仍残留着烤肉与青稞酒的香气,经幡在月光下轻轻舞动。沈砚秋与顾长风牵着白马“踏雪”,沿着商道缓缓散步,远处传来零星的驼铃声,与溪流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温柔而坚定。
他们知道,这一年的庆典,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天山雪线的风依旧凛冽,却再吹不散彼此的情谊;商道的路途依旧漫长,却再难挡众人前行的脚步。只要这份守望相助的情谊不变,这条用汗水与信任铺就的丝路新途,定会在岁月中愈发通畅,驼铃声也将在天山与草原之间,回荡得更加悠远、更加嘹亮。
喜欢丝路万里驼铃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丝路万里驼铃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