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雪鹰寨的石屋顶,沈砚秋就被一阵清脆的驼铃声唤醒。她走出临时歇息的石屋,只见寨门前的空地上,早已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资——成捆的风干肉挂在木架上,泛着油亮的光泽;麻袋里装满了青稞和晒干的野菜,散发着谷物的清香;几匹厚实的兽皮被平铺在雪地上,毛色顺滑,显然是精心鞣制过的;还有数十根晒干的艾草和几陶罐草药,整齐地摆放在一旁。
“沈姑娘,你醒啦!”巴图笑着走来,手里还提着一个装满野果干的皮囊,“这些都是我们部落给你们准备的物资,虽然不多,却都是雪线里能救命的东西。风干肉耐放,青稞顶饿,兽皮能御寒,草药能治小伤小病,希望能帮你们顺利翻过天山主脉。”
沈砚秋走上前,伸手摸了摸兽皮——厚实的皮毛下,还带着淡淡的松木香气,显然是刚鞣制好不久。她心里满是感动,对着巴图深深鞠了一躬:“巴图大叔,多谢你们!这些物资对我们来说,比金银珠宝还珍贵。之前我们遭遇燃料危机和食物紧缺,若不是你们雪中送炭,我们还不知道要在雪线里困多久。”
“说这些就见外了!”巴图摆手,眼中满是真诚,“我们既然结为盟友,就该互相帮衬。你们为我们部落清除影沙盟的威胁,还愿意教我们中原的医术和商道知识,我们帮你们准备些物资,是应该的。”
顾长风这时也走了过来,他刚给部落里的老人诊完脉,手里还拿着一个药囊。看到堆成小山的物资,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这些草药里有不少‘雪灵芝’和‘红景天’,是治疗高原反应和冻伤的良药,正好补充我们的药材库存。”
物资清点:雪中送炭的珍贵
罗衣和阿罗憾很快也赶到了寨门,开始协助山民清点物资。罗衣拿出账本,一边记录,一边对沈砚秋说:“风干肉有两百斤,足够我们队伍吃十天;青稞五十斤,野菜干三十斤,能搭配着煮粥;兽皮十张,正好给受伤的队员和怕冷的商队成员做护膝和披风;艾草和草药够用到翻越天山,还有五十根松木块,能当燃料用。”
阿罗憾则在一旁检查松木块的干燥程度,他拿起一根松木,用刀削下一小块,放在鼻尖闻了闻:“都是干透的松木,耐烧,而且没有异味,用来煮水做饭最合适。之前我们在雪下寻木,找到的都是半湿的,烧起来尽冒烟,这些松木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巴图看着忙碌的众人,又对沈砚秋道:“我们还准备了十双‘雪地靴’,是用鹿皮和羊毛做的,鞋底钉了兽骨,防滑又保暖,让队员们过冰面时穿,能减少冻伤和滑倒的风险。”
说着,他让人把雪地靴拿过来——靴筒高及膝盖,鞋面用鹿皮缝制,里面塞满了柔软的羊毛,鞋底的兽骨被打磨得圆润却不失棱角,踩在雪地上能牢牢抓住地面。沈砚秋拿起一双,递给身边的小石头:“你试试合不合脚。你的手指还没好,脚可不能再冻伤了。”
小石头接过雪地靴,小心翼翼地穿上——靴筒刚好护住膝盖,羊毛贴合着脚面,温暖又舒适。他在雪地上走了两步,惊喜地说:“真的不滑!而且好暖和,比我之前穿的布鞋舒服多了!”
众人看着小石头的样子,都笑了起来。寨门前的空地上,原本严肃的氛围,因这些雪中送炭的物资,变得格外温暖。
特殊支援:山民的智慧结晶
“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一样‘宝贝’要送给你们!”巴图神秘地一笑,对着身后的山民喊了一声,两名年轻的山民立刻抬着一个巨大的木架走了过来——木架上绑着一个形似雪橇的工具,底部垫着光滑的木板,两侧还装有可拆卸的木轮。
“这是‘雪爬犁’,是我们部落冬天在雪地里运输物资用的。”巴图指着雪爬犁,解释道,“在深雪里行走,驮马容易陷进去,用雪爬犁就不一样了,底部的木板能让它浮在雪面上,两个人就能拉动,比驮马还省力。你们的物资用雪爬犁运,能节省不少力气,还能保护驮马的脚不被冰碴划伤。”
秦十三眼睛一亮,快步走到雪爬犁旁,试着推动了一下——果然如巴图所说,雪爬犁在雪地上移动时,几乎没有阻力,轻轻一推就能滑出很远。他兴奋地说:“有了这个,我们翻越野狼谷的深雪区时,就不用担心驮马陷进去了!之前我们为了让驮马通过深雪,还得用铁铲铲出一条路,现在有了雪爬犁,能省不少时间。”
巴图又指着雪爬犁两侧的木轮:“这木轮是可拆卸的,遇到冰面或坚硬的路面,就把木轮装上,变成马车;遇到深雪,就把木轮卸下来,变成雪橇,很方便。”
沈砚秋看着这个凝聚了山民智慧的雪爬犁,心里满是敬佩——山民在雪线里生活了世代,早已摸索出最适应恶劣环境的生存方式,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却比任何精致的中原器具都实用。
“巴图大叔,你们的雪爬犁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沈砚秋真诚地说,“等我们开拓了新商道,一定要把这种雪爬犁的制作方法传到中原,让更多走丝路的商队受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