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护目镜比绢纱的好用多了!”阿罗憾第一个试戴,他戴着雪柳叶护目镜在雪地走了一圈,回来后兴奋地说,“一点都不刺眼,还能看清远处的路,跑起来也不会掉!”
罗衣笑着将护目镜分发给队员,又特意给小石头留了一副更柔软的:“他眼睛还没好,这副叶子我磨得更薄,草药膏也多敷了一层,等他能看清东西了,就能用。”
顾长风检查完雪柳叶护目镜,对沈砚秋轻声道:“罗衣这孩子,不仅细心,还肯动脑子。这些护目镜比我想的还要周全,有她在,我们不用担心雪盲的问题了。”
沈砚秋点头,看着罗衣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欣慰——从物资分配到营地管理,再到如今的雪盲防护,罗衣总能用她的细心和智慧,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成为队伍里不可或缺的支柱。
防护普及:全员戒备
第二天清晨,队伍出发前,罗衣特意召集所有队员,讲解雪盲防护的注意事项。她站在队伍中央,手里举着雪柳叶护目镜,大声道:“大家记住,只要在雪地活动,就必须戴上护目镜,哪怕是阴天也不能摘——雪线的阴天也有紫外线,一样会伤眼睛!”
她又拿起一小瓶草药水,示范如何滴眼睛:“每次滴一滴就够,滴完后闭上眼睛歇一会儿,让草药水充分滋润眼球。如果眼睛出现红肿、疼痛,一定要立刻告诉顾大夫,不能硬撑!”
队员们认真听着,纷纷点头,有的还拿出护目镜,互相帮忙调整松紧。阿罗憾走到队伍前,大声道:“大家都把罗衣说的记牢!我们是一个队伍,一个人受伤,就是整个队伍的损失。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一起翻越天山,开拓新商道!”
“好!”队员们齐声应和,声音在雪地里格外响亮。
队伍出发后,每个人都戴上了雪柳叶护目镜,远远望去,像一群戴着“面纱”的行者,在白雪皑皑的山道上稳步前行。沈砚秋和顾长风走在队伍中间,不时观察队员的情况——有人护目镜松了,身边的队员会帮忙系紧;有人想摘下护目镜揉眼睛,立刻会被同伴提醒。整个队伍互帮互助,再没有出现新的雪盲病例。
走到中途休息时,小石头也能摘下草药膏,试着戴上轻便的护目镜,虽然还不能长时间睁眼,却能模糊看到周围的景象。他兴奋地拉着罗衣的手:“罗衣姐,谢谢你!要是没有你做的护目镜,我恐怕要一直看不见了。”
罗衣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不用谢,我们是一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你再好好养几天,等眼睛完全好了,就能和我们一起看天山主脉的日出了。”
意外插曲:护目镜的妙用
午后,队伍行至野狼谷的塌方路段。这里积雪深厚,阳光经两侧岩壁和白雪双重反射,光线比其他地方更强,队员们都紧紧戴着护目镜,小心翼翼地沿着清理出的小路前行。
忽然,前方传来一阵马蹄声,秦十三从前面飞奔回来,神色凝重:“砚秋姐,前面发现影沙盟的人!他们躲在岩壁后面,好像在观察我们,人数大概有十几个!”
阿罗憾立刻拔出弯刀,就要带人冲上去,却被沈砚秋拦住:“别冲动!这里地形狭窄,我们人多,施展不开,硬拼会吃亏。”
顾长风看着岩壁的方向,忽然眼睛一亮:“有了!我们可以用护目镜做文章。影沙盟的人肯定没做雪盲防护,我们可以利用强光反射,让他们暂时失明,再趁机冲过去!”
罗衣立刻明白过来,她让队员们将雪柳叶护目镜的藤条调松,对着阳光调整角度——雪柳叶的绒毛能将阳光反射成散射光,虽然不刺眼,却能在特定角度形成强光点。十几名队员同时将护目镜对准岩壁后的影沙盟方向,阳光经护目镜反射后,形成一道道刺眼的光斑,直照向影沙盟的藏身之处。
没过多久,岩壁后就传来一阵痛呼:“我的眼睛!好亮!看不见了!”
“冲!”沈砚秋大喊一声,阿罗憾带着队员趁机冲上去。影沙盟的人眼睛被强光刺激,根本无法反抗,没几个回合,就被打得落荒而逃,留下了几匹驮马和一些物资。
队员们欢呼着围上来,阿罗憾拿着缴获的弯刀,兴奋地对罗衣说:“罗衣姐,你做的护目镜太厉害了!不仅能防雪盲,还能当武器用,真是帮了大忙!”
罗衣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没想到护目镜能有这用处,还是顾大夫聪明,想到用阳光反射的法子。”
顾长风笑着摇头:“还是你的护目镜做得好,要是没有这雪柳叶护目镜,再好的法子也没用。”
沈砚秋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满是感慨——从临时的绢纱护目镜,到改良的雪柳叶护目镜,再到如今用护目镜击退影沙盟,罗衣的细心和智慧,不仅守护了队员们的眼睛,更在关键时刻帮助队伍化解了危机。
夕阳下的守护:温暖与希望
傍晚时分,队伍在野狼谷的一处背风坡扎营。罗衣没有休息,而是带着队员检查所有护目镜,将磨损的雪柳叶更换新的,将松动的藤条重新缝紧,又熬了一锅草药水,挨个给队员滴眼睛,确保每个人的眼睛都没有不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