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丹峰归来,叶秋心中那“君臣佐使”的能量序列理念已如种子落地生根,为道域内部的权力秩序与制衡关系提供了高屋建瓴的哲学框架。然而,蓝图虽妙,终需落到实处。如何将这精妙的“理”,转化为能够在脆弱肉身体内稳定存在、高效运转的“实体结构”,他需要更具体、更坚实的“工程技术”支持。
他的目光,投向了阵峰。
阵法之道,借天地之力,布规则之局,化无形为有形,构建稳定或具特定功能的能量场域。这与他要打造的、存在于体内的“微型世界”——道域,在底层逻辑上,堪称异曲同工!阵峰周瑾,不仅是此道翘楚,更是他可托付信任的盟友。
心意既决,叶秋即刻动身。他需要抢在论剑台之前,将道域的骨架彻底夯实。
阵峰景象,独具一格。山石嶙峋,仿佛天然阵石,其上铭刻着无数明暗闪烁的阵纹,引动周山灵气,形成各种或隐匿、或彰显的能量涡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秩序威压,仿佛每一步都踏在某种巨大的、沉睡的阵法脉络之上,令人不敢稍有行差踏错。
周瑾的居所位于山腰一处清幽平台,几间精舍依势而建,环绕着一方以阵法维持清澈的灵池。池底阵纹流转,使得此地灵气虽浓郁,却异常温顺平和。
见到叶秋,周瑾并无多少寒暄,直接将他引入静室,目光锐利如鹰隼,仿佛能穿透表象,直指核心:“叶师兄此来,可是心中那‘内景天地’,需借我阵道之石,以攻玉?”
叶秋坦然点头,对周瑾的敏锐并不意外:“周师弟明察。我欲构建之‘内景’,欲使其稳固长存,自成循环,犹如一体内阵法。特来向师弟请教阵法稳固之道,并想借阅关于能量场构型、节点维系方面的根基典籍。”
周瑾眼中精光一闪,露出极大的兴趣。他深知叶秋所走之路非同寻常,如今竟需借鉴阵法之理来构建“内景”,这其中的玄妙,让他这阵道痴人也心痒难耐。“好!师兄稍待。”
他转身从身后那面巨大的、散发着檀木与灵墨混合香气的书架上,精准地取下了三枚颜色古朴、温润如玉的玉简,郑重递给叶秋。“此乃《阵道源流本论》、《灵枢节点构型详解》与《恒固阵基千例析》,皆是不传之秘的基础,阐述阵法为何能‘立’得住、‘转’得开的根本。”
叶秋接过玉简,神识沉入其中。刹那间,浩如烟海的知识涌入脑海,不再是具体的布阵技巧,而是深入剖析阵法成立的底层原理:能量如何通过“道纹回路”被引导、约束、放大;不同属性的能量如何通过特定的“节点”结构实现共存与转化;维持一个能量场稳定所需的内在平衡条件……
周瑾在一旁观察着叶秋,见其神色时而凝重,时而恍然,便知他已触及关键。他不再沉默,主动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穿透力:“叶师兄,阵法之始,在于‘定基’。基不定,如沙上筑塔,倾覆只在顷刻。这‘基’,便是阵基,是承载一切能量流转与规则运行的物理与规则基础,决定了阵法的潜力与上限。”
叶秋微微颔首,这与他以融灵晶网络和万象源纹构建道域“大地胎膜”的思路完全契合。融灵晶提供物质基础与调和场,万象源纹提供规则编织能力,共同构成道域之“基”。
“然,有基仍需有‘眼’。”周瑾并指如剑,在虚空中轻轻一点,灵光汇聚,瞬间勾勒出一个繁复而精密的立体阵法虚影,其核心一点光芒尤其璀璨,“阵眼,乃一阵之魂魄,能量汇聚之核心,规则运转之源头,亦是掌控者意志体现之处。阵眼明,则阵法活;阵眼晦,则阵法死。可谓一阵之‘君’!”
阵眼为君!
叶秋心神剧震!这与他丹峰所悟的“魂力为君”不谋而合!他的道域,必须有一个绝对核心的“阵眼”,由他的神魂意志与万象源纹的核心共同主导,位于识海与能量交汇的核心之处,统御全局,定鼎乾坤!
“那……‘阵枢’又是何等存在?”叶秋追问,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他预感到,这或许是解决道域内部结构的关键。
周瑾眼中赞赏之色更浓,叶秋显然抓住了重点。他手指在阵法虚影中几个关键连接点上一一划过,那些点顿时亮起不同颜色的光芒:“阵枢,乃阵法能量流转之关键枢纽,亦可视为区域核心。它们连接不同阵纹区域,负责能量的分配、缓冲、转换与局部稳定。如同人体之重要关节,江河之关键水闸。复杂大阵,必有数个乃至数十个阵枢,各司其职,共同支撑起整个能量体系的顺畅与平衡,可谓一阵之‘臣’、之‘佐’、之‘使’!”
阵枢为臣、为佐、为使!
轰隆!
叶秋脑海中仿佛有惊雷炸响,驱散了最后一片迷雾!丹峰的“君臣佐使”是哲学指导,而阵峰的“阵眼-阵枢”体系,就是将这哲学思想转化为具体工程技术架构的蓝图!
他的“四象同辉之道域”构型瞬间清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