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每问一句,王道长的脸色就苍白一分,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身体微微颤抖。这些问题,他从未想过!数十年来,修炼不就是照着功法口诀,按部就班地搬运周天吗?何曾有过这般…这般“灵活”的念头?
“你缺的,正是这份‘灵动之心’,这份与天地、与自身共鸣的‘觉知’。”叶秋一锤定音,字字如刀,剖开王道长根深蒂固的修行观念,“你将功法练成了束缚自身的枷锁,而非助你前行的舟楫。故而平素无碍,一到需要突破极限、调动全部潜能的关头,这分‘死板’便成了最坚固的瓶颈,让你功败垂成。”
王道长如遭五雷轰顶,呆立当场,脑海中仿佛有惊涛骇浪翻涌。回想自己数十年修行,可不就是像个提线木偶般,机械地重复着功法描述的动作吗?何曾真正“感受”过灵力的呼吸?何曾“倾听”过身体的诉求?一股巨大的悔恨与明悟交织的情绪,冲击着他的心神。
“那…那老道该如何是好啊?”他声音沙哑,带着绝望中的最后一丝渴求,仿佛抓住救命稻草般望向叶秋。
叶秋放下茶杯,目光平静无波:“我传你一段‘观心调息法’,此非功法,乃是一种‘心印’,一种引导你向内觉察、与外境共鸣的‘意’。你每日行功前,先以此法静坐一炷香,不追求灵力增长,只专注于感受自身气血如溪流般流淌,灵力如呼吸般起伏,再细细体会周遭灵气如微风般拂过。然后,再运行《引气诀》时,不必再死死拘泥于固定路线,试着凭借那片刻的清明感悟,在几个无关紧要的节点,进行极其细微的、顺应你当时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的调整。记住,是‘微调’,是‘顺势而为’,如溪水绕石,而非‘篡改河道’。”
说完,叶秋不再多言,并指如剑,指尖萦绕着一丝若有若无、玄奥难言的意蕴,轻轻点向王道长眉心。
王道长浑身剧震,只觉得一股清凉温和、却蕴含无穷智慧的信息流,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注入他的识海。那并非具体的行功图谱或口诀,更像是一种奇妙的韵律,一种引导心神沉静、放大内在感知的“钥匙”。一瞬间,他仿佛听到了自己血液流淌的潺潺声,感受到了经脉中灵力那固有的、却一直被忽略的“惰性”脉搏,甚至隐约“看”到了空气中那些微小的、活跃的灵气光点……
这感觉玄之又玄,却让他焦躁绝望的心,奇迹般地平复下来。
信息传输完毕,叶秋收回手指,淡然道:“现在,你便在此尝试一遍。无需运转周天,只按那‘观心调息法’,静心感受即可。”
王道长回过神来,脸上惊疑不定。这…这看似简单的方法,真能解决他数十年的困境?他看了看叶秋那深不见底的眼眸,又想起之前其种种神异,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好!老道信你!豁出去了!”
他当即盘膝坐下,闭上双眼,努力摒弃所有杂念,全心全意地回忆、引导着脑海中的那段“观心调息法”。起初,心神纷乱如麻,难以入境。但渐渐地,随着那特殊韵律的引导,他焦躁的心竟慢慢沉静下来,如同浑浊的水逐渐澄清。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听”到了自己心脏沉稳的搏动,感受到了血液在血管中温润的流动,甚至能细微地察觉到不同情绪下,气血运行的微妙变化。他感知到经脉中灵力那固有的波动,不再将其视为需要强行驱策的工具,而是像倾听一位老友的呼吸。他的意念向外延伸,虽然微弱,却真切地捕捉到了窗外阳光的暖意、风中带来的草木清香,以及空气中那些稀薄却充满生机的灵气粒子……
他脸上的郁结之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紧皱的眉头缓缓舒展,呼吸变得深长、均匀而自然,整个人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清明状态。虽然修为并未立刻突破,但他感觉自己仿佛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看到了修行路上另一番广阔而充满生机的天地!那困住他多年的瓶颈,似乎不再是坚不可摧的墙壁,而是一层薄冰,在内心清明的光照下,正在悄然融化。
叶秋看着逐渐进入深度冥想的王道长,微微颔首。他指尖无意识地在茶杯边缘划过,一缕微不可查的“万象源纹”之力悄然溢出,融入周遭空气,使得静室内的气息更加安宁祥和,有助于王道长巩固这难得的感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心”。他给的,不是更强大的外力,而是一盏灯,一盏能照亮自身、看清前路的灯。能否持灯前行,走出黑暗,便看王道长自己的悟性与造化了。
静室之内,茶香氤氲,一童一道,一者淡然品茗观世,一者沉浸于生命内在的复苏与觉醒。窗外,是纷扰的散修江湖;窗内,一场无声的点化,一次道心的破冰,正在悄然完成。叶秋宗门之外的第一枚棋子,已悄然落下,只待时日,生根发芽。
喜欢秋叶玄天录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秋叶玄天录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