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一些平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真传弟子,也对此投来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关注。一个五岁孩童,以如此突兀且耀眼的方式闯入内门精英的圈子,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和不确定性。
听涛小筑内,叶秋指腹摩挲着丝绢请柬上凹凸有致的金纹,神色依旧平静,但眼神深处,却有无数的数据流和分析模型在飞速运转。
“树欲静而风不止。” 他轻声自语。灵田实验是导火索,传功堂的表现是铺垫,徐长老的赏识是推力,这一切共同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这论法会,是危机,亦是转机。
危机在于,他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修为境界是他无法掩饰的“短板”,在某种程度上论法(尤其是涉及实战演示)的场合,仅靠口舌之利和理论深度,未必能完全服众,反而可能引来更强烈的质疑和挑战。
转机在于,这也是他打破偏见、正式确立自身地位、展示其“道”之独特的绝佳舞台。若能在此折服这些内门精英,未来获取高阶资源、推行自身理念、甚至寻找可能志同道合(或可利用)的盟友,都将打开新局面。
“比拼修为法术,是下策。我的优势,在于‘认知降维打击’。” 叶秋迅速厘清思路。他决定,扬长避短,继续发挥其绝对优势——以“源初道纹”和超越时代的科学思维范式,去解析、解构乃至优化他人展示的道法。
他或许可以不动用多少自身灵力,但可以一眼看穿某门剑法的能量运转瓶颈,可以指出某种法术的道纹结构瑕疵,甚至可以基于基本原理,提出更具效率的施法方案或修炼路径。这种“洞悉本质”的能力,比单纯的威力展示,更能震撼人心,也更能体现其“知”之道的可怕。
“或许,可以借此机会,抛出一个关于‘能量环境个性化定制’或‘多属性灵力协同增效’的初步构想……” 叶秋脑海中开始构建论法会上的应对策略和可能抛出的议题。他要的不是一时胜负,而是播种思想,引领话题,让这些人下意识地开始用他的“框架”思考问题。
将请柬郑重收入储物戒指,叶秋的目光投向窗外云海起伏的群峰。论道峰之会,已不再是简单的邀请,而是一场他必须精心布局的棋局。风已满楼,山雨欲来。这一次,他不再是台下冷静的观察者,而是即将步入聚光灯下,执子落盘的弈者。内门的格局,或许将因这次论法会,而悄然改变。
喜欢秋叶玄天录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秋叶玄天录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