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法院的风波如同一粒投入深潭的石子,在第七杂役谷表面激起些许涟漪后,便迅速沉入叶秋意识海的底层,被归类为“社会性交互数据:权威挑战与认知僵化范例”。他的核心处理单元,早已切换到更迫切的优先事项——优化自身修炼环境的能量供给系统。
院内那座宗门制式的聚灵阵,在他眼中,已然从“有待修补的旧设备”降级为“亟待淘汰的落后产能”。其固有的结构冗余、属性冲突以及低下的能量转换效率,严重制约了他“四修”体系对灵气纯度、多样性及稳定流量的需求。这好比试图用一台老旧的蒸汽机为一座精密的量子实验室供能,显得格格不入。
“当前灵气环境,金土之气占比73.8%,木气15.1%,水气7.3%,火气3.8%,五行显着失衡。长期如此,将导致体内能量场域偏向固化,不利于‘寂灭剑意’的灵动与‘神魂推演’的活性。”叶秋的神识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瞬间得出分析报告。升级聚灵阵,从“单点强化”变为“系统性重构”,已是必然。
材料方面,他如同一个资源优化大师,将石坚、张淼等人心怀感激送来的各类低阶灵材——几块属性各异的下品灵石、一小袋青罡砂、数截铁木枝——进行了最大化利用评估。这些在杂役弟子眼中或许算得上不错的资源,在他精确的计算下,恰好达到了启动一个小型定制化能量矩阵的门槛。
选择一个灵气相对平稳的午后,他婉拒了所有可能的打扰,独处院中。
他没有立即动手刻画阵纹,而是进入了更深层次的“环境感知模式”。神识如无形的触手,细致地抚过小院的每一寸土地,探入地下数尺感知地脉的微弱搏动,捕捉空气中不同属性灵气的浓度梯度,甚至记录了不同时辰光照角度带来的微弱阳气(火属)变化,以及夜间山壁缝隙渗出的丝丝寒湿水汽。海量数据涌入识海,迅速构建出一个精细的、动态的三维环境模型。
“地脉主金土,但东南角下三尺七寸有隐性水脉分支流过,虽微弱却持续;每日辰时,东方初阳之光穿过老松缝隙,可引入一缕极微弱的‘朝阳紫气’(高品质火属);西南三株老槐,根系深扎,乙木之气虽淡薄却根基扎实,可引为阵基……” 无数环境参数在他心中交织、演算,一个高度定制化的“微缩版五行循环灵枢阵”蓝图逐渐清晰。此阵的核心奥义在于“循环”与“相生”,旨在将吸纳的不同属性灵气在阵内形成内循环,借五行相生之理(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自行转化、提纯,化驳杂为精纯,变失衡为和谐。
行动开始。叶秋并指如笔,指尖蕴含一丝精纯的土行灵力,并非刻画,而是如同引导般,在地面上“勾勒”出五道蜿蜒曲折的浅沟。这五道沟壑并非标准几何形状,而是奇妙地契合了地脉的自然纹路与灵气聚集点,形成一个看似不规则、实则暗合天道自然的“五行灵枢基盘”。
接着,他取出那五块下品灵石。并非随意放置,而是根据推算出的最佳能量共振点,以特定的角度和深度,精准嵌入基盘的五个核心节点。动作轻缓而稳定,仿佛不是在布置阵法,而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仪式。
随后,他拈起青罡砂,以自身先天之气为引,将其调和成一种闪烁着微光的灵墨。开始在地面上刻画全新的阵纹。这些阵纹与他之前改动的、乃至宗门标准阵纹都截然不同,它们更加繁复、灵动,充满了奇异的螺旋结构和交互节点,大量融入了近期解析的关于“能量流转”、“属性转化”、“动态平衡”的基础道纹结构。他的指尖移动轨迹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每一次起落转折,都仿佛在与周围的天地能量进行着无声的共鸣。阵纹相互勾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网络,中心是一个复杂的主控灵枢,与五个属性节点遥相呼应,构成一个充满生机的能量回路。
最后,他拿起那几截铁木枝。木主生发,沟通疏导。他将其以特殊手法,如同施展针灸般,精准打入几个关键的阵纹节点。铁木枝入土,瞬间与阵纹、地气连接,成为了整个能量循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经络”。
当最后一道阵纹完美闭合的刹那,整个小院地面上的所有阵纹骤然亮起微光,发出一声低沉却撼动人心的嗡鸣,仿佛某种沉睡的地脉灵性被悄然唤醒。
异象骤生!
五块属性灵石同时绽放出对应颜色的光华(白、青、黑、赤、黄),五色灵光如同被赋予了生命,沿着玄奥的阵纹轨迹开始奔流。初时稍显生涩,但很快便加速流转,五色光华相互追逐、渗透、融合,在小院上空形成一个肉眼难见、却能用神识清晰感知的、缓缓旋转的五色灵涡!
刹那间,周遭天地间的灵气被更强大、更柔和的力场牵引而来。不仅是原本浓郁的金土之气,那稀薄的木灵气息、夜间残留的湿润水汽、乃至空气中游离的微弱火元素,都被贪婪地吸纳进来。灵气涌入五色灵涡,并未直接沉降,而是如同被卷入了一个精巧无比的天然坩埚,在五行相生的奥义作用下开始剧烈的纯化与转化过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