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月的重庆,天空飘着小雪,刚搬完武器的唐启站在嘉陵江兵工厂的了望台上,汗水顺着他的鬓角往下淌,把军装领子都浸湿了。
他眯起眼睛看着江边码头上那些蚂蚁般忙碌的工人,一箱箱印着德文、法文、英文标记的武器正被装上货船。
"格老子的,这订单量比上个月又翻了一番。"唐启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西南官话里带着几分难以置信,“德国人要五万支步枪,法国人要三万,连TM英国人都偷偷摸摸来订货,这些洋鬼子是真要干仗了嗦?”
厂长刘存厚小跑着上来,手里攥着一叠电报,军装后背湿了一大片:“总督,刚接到柏林来的加急电报,克虏伯公司要再加订两百门75炮,说是价钱好商量。”
唐启接过电报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告诉克虏伯,现货没了,要等一个月。价格嘛...德国可是我们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得加钱!”
刘存厚犹豫了一下:“总督,咱们库存的钢铁怕是撑不住啊。攀枝花那边新开的高炉还没投产,要是再接单子...”
"怕个锤子!"唐启一巴掌拍在水泥栏杆上,震得手掌发麻,"让湖南的锑矿、广西的锰矿全部三班倒!工人不够就从农村招,一天管三顿饭,工钱翻倍!"他转身指向远处冒着黑烟的厂区,“看见没,那些烟囱冒得越欢,咱们西南的老百姓日子就越好过。”
兵工厂的铸造车间里热浪滚滚,几十个光着膀子的工人正在浇铸炮管。唐启蹲下身,用手指抹了把地上的金属碎屑,在指尖搓了搓。“老周,这批次炮钢的含碳量控制得不错嘛。”
车间主任周师傅操着一口浓重的川普:“那是!按您教的法子,加稀土元素调整,韧性强得很!德国佬验货的时候拿榔头敲都不带变形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喽!”
唐启哈哈大笑,拍了拍周师傅的肩膀:"好生干!等这批订单交付了,给大伙儿发奖金,每人...五十块大洋!"周围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走出车间,唐启的脸色却沉了下来。刘存厚跟在他身后,听见总督低声嘀咕:“按照现在战备的情况,欧洲那边估计最迟明年就得打起来...咱们的时间不多了。”
军械库外,一队德国军事观察员正在验货。领队的冯·里希特霍芬少校,那个红男爵的远房亲戚,正举着一支MAS-36步枪反复端详。“唐先生,这支步枪的设计...很特别。枪机闭锁方式与我们毛瑟完全不同,却更加简洁可靠。”
唐启不动声色地接过步枪,熟练地拆解起来:"少校好眼力。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旋转后拉枪机,闭锁凸笋在枪机头部,比毛瑟的尾部闭锁短了整整三英寸。"他把零件一字排开,“而且全枪只有六十三个零件,比毛瑟少了近二十个。”
德国军官们交换着惊讶的眼神。里希特霍芬试探着问:“唐先生在哪里学的枪械设计?这种理念...很超前。”
"哦?"唐启眨眨眼,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小时候在乡下拆鸟铳玩,慢慢琢磨出来的嘛。"他故意把"鸟铳"两个字咬得很重,引得周围的西南军官们憋着笑。
德国人将信将疑,但很快被带到迫击炮试验场。当看到60mm迫击炮在三秒内完成架设、发射,炮弹准确落在八百米外的标靶处时,里希特霍芬的脸色彻底变了。“上帝啊...这种机动性和射速...”
唐启背着手,看似随意地说:"小玩意儿罢了。比起你们克虏伯的大家伙差远了。"他故意踢了踢炮架,“不过山地战嘛,还是这玩意儿好使。法国人订了五百门,说是要装备殖民地部队。”
德国军官们立刻围成一圈激烈讨论起来。唐启朝刘存厚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地高声宣布:“诸位,午餐时间到了!今天特意准备了巴伐利亚香肠和黑啤酒!”
回总重庆行辕的马车上,唐启闭目养神。刘存厚终于忍不住问:“总督,为啥要对德国人露那么多底牌?万一他们...”
"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唐启睁开眼睛,眸子里精光闪烁,"德国人越早发现我们的价值,就越会拉拢我们。你等着看吧,不出一个月,柏林会派更高级别的代表团来。"他掀起车帘,看着街上熙攘的人群,“存厚啊,你说这些老百姓,三年前还饿得啃树皮,现在为啥能穿新衣裳了?”
刘存厚不假思索:“因为兵工厂招工多,钱流通了呗。”
"不止。"唐启摇摇头,"是因为我们把洋人的钱,变成了学堂、医院、化肥厂..."他突然压低声音,“我刚让财政厅算过账,上个月军火利润折合一亿二千万英镑。知道这些钱能修多少公里铁路吗?”
马车路过一所新建的小学,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飘进车窗。唐启的表情柔和下来:“等这些娃娃长大,咱们中国就不怕任何列强了。”
英国驻成都领事馆内,乔治·莫里森领事正对着电话筒咆哮:"不可能!西南那些黄种人怎么可能造出比李-恩菲尔德更先进的步枪?...什么?法国陆军部已经下了正式订单?"他颓然放下听筒,转向办公室里的几个商人,“先生们,情况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唐启的军工体系正在威胁大英帝国的战略平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