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8月初,昆明。
唐启站在总督府二楼的窗前,手里捏着那份刚从武汉送来的密信。窗外,翠湖的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就像他此刻的心情,表面平静,内里却暗流汹涌。
"八万北洋军,再加上倭国人提供的十万支枪...."唐启低声喃喃,声音里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这双曾经在实验室里摆弄精密仪器的手,现在却要决定数十万人的生死。
"总督,人都到齐了。"副官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打断了唐启的思绪。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几位西南军政要员已经围坐在长桌旁。唐启走进来时,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坐吧。"唐启摆摆手,自己却没有立即坐下。他环视一周,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海军部长萨冰苍老了许多,鬓角已经有了白发。
商务部周天正低头翻看文件,金丝眼镜反射着煤油灯的光。
民政部龙骧则一脸忧心忡忡,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桌面。
"诸位,形势比我们想象的更严峻。"唐启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蔡锷将军在武汉城外发来急报,北洋军不仅在武汉布防了八万人,还获得了倭国提供的十万支三八式步枪(1905年定型量产)和配套弹药。”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教育部长李根源猛地站起来,差点碰翻了面前的茶杯:“倭国人?他们怎么会....”
"袁大头和倭国人勾搭上了,"唐启冷笑一声,“这老狐狸,一边给我们写信说’与洋人虚与委蛇’,一边却接受倭国人的军火援助。”
唐启从口袋里掏出那封袁大头的亲笔信,随手扔在桌上。信封上的火漆已经碎裂,露出里面精致的信笺。“袁大头开出的条件很诱人啊——只要我们按兵不动,他就把江西和广州交给我们管辖。”
"这...."海军部长林永皱起眉头,“总督,这会不会是个陷阱?袁大头什么时候这么大方过?”
"大方?"商务部周天推了推眼镜,声音里带着几分讥讽,“他这是要我们当他的看门狗!江西现在被讨袁军占着,广州还有革新派活动,他这是想让我们鱼蚌相争!”
会议室里的争论声越来越大,唐启却没有立即制止。他需要听听这些心腹们的真实想法,毕竟接下来的决定关系到整个西南的未来。
"安静!"最终还是龙骧用茶杯重重敲了下桌子,才让众人安静下来。
这位民政部总长转向唐启,语气诚恳:“总督,依我看,不如先接受袁大头的条件。咱们现在在建的铁路、公路太多,财政吃紧啊。等成昆铁路、川藏公路、贵昆铁路这些完工了,再北伐也不迟。”
"龙总长说得在理,"教育部长李根源接话道,手指不自觉地捋着山羊胡,“但我觉得只要湖北就够了。把湘鄂铁路修通,下次北伐直接沿京汉铁路一路北上,定鼎中原。江西对我们用处不大,广州海防压力又太重。”
唐启注意到海军部长萨冰一直没说话,只是皱着眉头在纸上写写画画。“萨部长,你怎么看?”
萨冰抬起头,眼神锐利:"总督,海军建设才刚起步,我们只有几艘购买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用作训练,真要打起来,别说长江防线,珠江方向我们都守不住。但是...."他停顿了一下,“如果袁大头真做出卖国求荣的事情,我们海军部就是没船也要游过去踹他屁股。”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唐启走到墙边的大地图前,手指沿着长江划了一道线。"诸位,我们现在有十个军,听起来不少,但川省南北要驻防两个军,其他五省各驻一个军,西边牧区一个军,能机动的只有两个军。"他转向周天,“周部长,财政情况如何?”
周天翻开账本,叹了口气:“总督,实话实说,已经到了极限。军费占财政支出的六成,再扩军的话,民生工程就得停工了。”
唐启闭上眼睛,脑海中闪过现代历史上的种种教训。妥协?等待?这些看似稳妥的选择,最终都导致了更大的灾难。他猛地睁开眼睛:“诸位,袁大头在骗我们!”
所有人都愣住了。
"你们想想,"唐启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微发颤,“江苏讨袁军刚在徐州战败,袁大头就迫不及待地五路出兵。他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他背后有外国势力撑腰!倭国人给他武器,英国人给他贷款,他这是要彻底消灭革命力量!”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煤油灯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总督,"龙骧小心翼翼地问,“那您的意思是....”
唐启深吸一口气:“我决定拒绝袁大头的条件。”
"可是兵力...."林永忧心忡忡。
"兵力不足,我们就改变战略。"唐启走回地图前,“两个方案:西进或东进。西进,全力开发川滇黔,建立稳固后方;东进,趁袁大头主力分散,夺取武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