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上,祖父的态度极为审慎,语气坚定:“此等虚损之证,决非外感实邪,切忌妄用发散解表、攻伐泻下之峻药,如同对久旱之苗再施以狂风暴雨,只会更伤其微弱的生机。当谨守‘虚则补之’、‘劳者温之’之根本大法,以扶持正气为要,重在‘补中益气’,健脾养血,使生化有源,固本培元。”
他为气虚至极、几近脱力的赵大牛,开了补中益气汤重剂加减。方中重用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黄芪甘温,益气固表,实卫止汗;白术健脾燥湿,助运化;佐以升麻、柴胡少量,升举下陷之清阳,改善气虚所致之头晕、气短;陈皮理气和中,防补药壅滞;更用当归养血和营,使气有所附。并嘱药煎浓汁,少量频服,以免虚不受补。
为气血两虚、崩漏不止的周婶,开了归脾汤化裁。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统血摄血;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定悸止慌;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更加入阿胶珠滋阴补血,炮姜炭温经止血,标本兼顾。
为气阴两虚、虚热汗出的王塾师,则用生脉散合四君子汤之意。以人参益气生津,麦冬甘寒养阴,五味子酸收敛汗,三药合用,益气养阴,敛汗生津;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助后天生化;少佐浮小麦、糯稻根须,增强固表止汗之效。
每处一方,祖父必向凝神倾听的林闻溪详细阐释其中精义:“溪儿,治此类劳倦内伤,培补中州脾胃乃是核心关键。脾胃居于中焦,如车轮之轴心,轴运则轮行。脾胃健旺,则气血生化有源,犹如沃土能生嘉禾,五脏六腑皆得滋养,虚损之体方能渐渐复苏。然补益之品,多性质滋腻,易壅滞气机,故常需佐以少量理气行滞之药,如陈皮、木香,使其补而流畅,不致呆胃。对于气虚下陷之证,如清气不升所致头晕、泄泻,又需借升提之药,如升麻、柴胡,如同给车轮一个向上的力,助其复位。用药如用兵,务求配伍精当,力道柔和,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方能缓缓收功,切忌孟浪峻补。”
堂外,远处田埂上隐约传来的赶牛喝斥声、连枷击打麦穗的闷响,依旧提醒着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繁忙季节。堂内,祖父笔下流淌出的甘温醇厚之药力,正试图为那些被过度劳作透支的身心,注入一丝丝温煦的生机,如同为即将燃尽的灯盏,小心翼翼地添入珍贵的灯油。
“是故,养生之道,贵在知‘度’。”祖父最后语重心长地告诫,目光扫过三位病患,也深深印入林闻溪的心底,“‘形劳而不倦’,乃圣人遗训。劳作固然是生存之本,天地之道,然需懂得张弛有度,量力而行。芒种农忙,虽争分夺秒,亦当保证必要的歇息,饮食营养更需及时补充,切不可空腹劳作,熬夜伤神。若自觉疲劳过度,出现气短、汗多、纳差、心慌等症,便是身体发出的警报,应及早就医调治,切勿以为是小恙而硬撑,以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将小恙拖成沉疴痼疾。”
林闻溪看着祖父笔下那力挽狂澜的补益之方,听着那因过度辛劳而变得微弱的气息,心中对“气”的珍贵与“劳倦”的耗损,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他明白了,医者之道,不仅在于以雷霆手段驱除外邪,更在于以春风化雨般的温润之力,扶助人体那盏最为根本、也最易在辛劳中摇曳的生命之火。这芒种时节的忙碌,不仅关乎田间的收获,也关乎对这些默默耕耘者健康的守护。祖父那专注而慈悲的神情,如同这夏日里一缕清凉的微风,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记忆中。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针途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