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半山腰一处平坦的巨石旁,祖父停下脚步,拂去石上的落叶,坐下歇息。他望着远处层林尽染、如霞似锦的群山,目光深邃,缓缓道:“溪儿,今日所见,须得明白,阴阳之道,并非死板僵化、非此即彼的区分,而是相对而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根互用的动态平衡。譬如这一株参天大树,”他指着不远处一棵古松,“其根系深扎泥土,向下向内吸收水分养料,属阴;其枝叶舒展向天,向上向外进行光合作用,属阴;即便是一片叶子,正面接受阳光属阳,背面背光属阴。药性之理,亦然。许多药物都是阴阳一体,复杂微妙。譬如方才所尝的五味子,外皮红艳属阳,功效收敛属阴;又如人参,大补元气,属阳,然气能生血,血属阴,故其亦能间接益阴。关键在于辨识其在具体病情中,主要发挥的是温煦、推动、发散等‘阳’的功能,还是滋润、凝聚、沉降等‘阴’的功能。”
“而药材的采收时节,”祖父继续深入阐述,声音如同山间的清风,拂过林闻溪的心田,“亦深深蕴含着天地阴阳消长的至理。春夏季,阳气渐盛,升发向外,万物生长繁茂,故此时采收其枝叶、花朵,取其生发之气,药性多升散、宣透,属阳;秋冬季,阳气渐衰,敛藏向内,万物收藏精华于根茎果实,故此时采收其根茎、果实、种子,取其沉降、滋补之性,药性多沉降、收敛、滋补,属阴。我们今日入山,正值深秋,采这天冬、五味子,正是顺应秋金肃降、收敛之气,助其滋阴、敛藏、固涩之效,此乃‘道法自然’,‘顺时用药’之妙。”
林闻溪静静地听着,目光跟随着祖父的手势,掠过眼前的累累红果、苍劲古松、起伏山峦,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天地四时的更迭、万物的生长收藏、乃至每一味药材的形态、气味、药效,皆不出“阴阳”二字这宏大而精妙的框架所笼盖。那原本在书斋中觉得玄之又玄的理论,在这秋日的山野之间,化为了触手可及、肉眼可观的鲜活存在,与自然呼吸同步,与生命节律共鸣。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将山林染得更加瑰丽。祖孙二人踏着暮色归去,身影在长长的山路上被拉得很是悠长。林闻溪的小背篓里,已有了不少沉甸甸的收获:天冬、五味子、还有沿途认识的一些黄精、柴胡等药材的样本。他不仅认识了新的药物,更在心中建立起一个以“阴阳”为根本纲领的、初步的、却是生机勃勃的药物认知框架。他对中医的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零散的药味记忆和孤立的方剂背诵,开始真正触摸到其背后那套源自远古、洞察天地、与自然和谐共舞的宏大哲学体系与生命智慧。这山野间的一日,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为他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医核心殿堂的、更为广阔的大门。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针途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