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这日,大观园里格外热闹。虽然人不如往年多,但贾赦吩咐了下人,各处都要张灯结彩,贴上红红的春联,挂上喜庆的灯笼。
英哥儿一早起来,就闻到了空气中飘着的香味。他循着香味跑到厨房,看见巧姐儿正带着丫鬟们忙碌地准备年夜饭。
“姐姐,做什么好吃的呢?”英哥儿扒着门框,探进个小脑袋。
巧姐儿回头看见他,笑道:“有你爱吃的烤鹿肉和合欢汤,还有林表姑喜欢的藕粉桂糖糕。”
英哥儿咽了咽口水,眼睛亮晶晶的:“爹娘送的年礼里有没有南宁的特产呀?”
“有呢,”巧姐儿擦擦手,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罐子,“你看,娘特地让人捎来的荔枝蜜饯,说是你最爱吃的。”
英哥儿高兴地接过罐子,迫不及待地打开,拿出一颗蜜饯塞进嘴里。酸甜的味道在口中化开,他满足地眯起眼睛,仿佛又回到了南宁的阳光里。
傍晚时分,众人都聚到了前厅。贾赦坐在主位,左边是挺着大肚子的黛玉和周怀瑾,右边是巧姐儿和英哥儿。虽然人不多,但厅内暖意融融。
黛玉的肚子已经不小了,比她同月份的孕妇都要显怀。大夫说是双胎,周怀瑾紧张得不得了,几乎寸步不离地守着她。
今晚的黛玉却有些伤感,她望着满桌佳肴,轻声叹道:“往年过年,虽说府里也不太平,但至少姐妹们都在一处。如今宝姐姐远嫁,二姐姐出嫁,三妹妹又……就剩我一个了。”
周怀瑾握住她的手,柔声安慰:“玉儿莫要伤感,如今你有着身孕,情绪波动对身子不好。等孩子们出生了,府里就热闹了。”
黛玉勉强笑了笑,眼中仍有忧色:“我只是担心三妹妹,不知她在郡王府这个年过得如何。”
贾赦闻言也叹了口气:“是啊,那孩子性子要强,在那等地方怕是……”
周怀瑾见状,忙转移话题:“舅父大人放心,我听说郡王爷为人还算正派,应当不会亏待三妹妹。”他转头又对黛玉温声道,“玉儿,你尝尝这个八宝饭,我特地让厨房少放了糖,不会太腻。”
黛玉被他这般细心体贴感动,终于展颜一笑:“就你知道我的口味。”
周怀瑾见她笑了,这才放下心来,亲自为她布菜,轻声细语地哄着她多吃些。
英哥儿和巧姐儿在一旁看着,悄悄咬耳朵。
“怀瑾表叔对林表姑真好,”巧姐儿羡慕地说,“事事都想得周到。”
英哥儿撇撇嘴:“都成亲这么久了,还这么黏黏糊糊的。”
巧姐儿轻轻拍了他一下:“你懂什么?以后你成了亲,也要这般疼惜妻子才好。”
英哥儿立刻摇头:“我才不成亲呢!我只要爹爹娘亲和姐姐就好!”
巧姐儿被他的话逗笑了:“你现在这么说,以后可别改变主意。到时候我定要取笑你出尔反尔!”
英哥儿不服气地哼了一声,埋头吃起饭来。
年夜饭吃到一半,外面忽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英哥儿一下子跳起来:“放鞭炮啦!”
贾赦笑着摆摆手:“去吧去吧,小心些!”
英哥儿拉着巧姐儿跑到院子里,看下人们放鞭炮。五彩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明暗交错。
看着绚丽的烟花,英哥儿忽然想起在南宁过年时,王熙凤带着他和娃娃堂的孩子们一起放烟花的场景。那时虽然简单,却格外开心。
“不知道爹娘在南宁过得怎么样……”英哥儿轻声说。
巧姐儿摸摸他的头:“一定也很好。等他们忙完了,就会回京城与我们团聚的。”
这一晚,大家守岁到很晚。黛玉身体不便,早早被周怀瑾扶回去休息了。英哥儿坚持到子时,也撑不住睡着了。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英哥儿一大早就被巧姐儿叫醒,换上新衣,去给贾赦拜年。
“祖父新年好!”英哥儿规规矩矩地磕头行礼。
贾赦乐呵呵地扶起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厚厚的红封:“英哥儿新年好!这是祖父给你的压岁钱,收好了。”
英哥儿接过红封,感觉沉甸甸的,顿时眉开眼笑:“谢谢祖父!”
贾赦摸摸他的头,神色忽然严肃了些:“英哥儿啊,过了初五,你就要动身去金陵了。老苍头会护送你,板儿也跟你一起去,路上有个伴。”
英哥儿点点头,小脸也认真起来:“英哥儿知道,要去考县试。”
“到了金陵,你就住在云麓书院,你舅老爷周元朗在那里做经义讲席。”贾赦嘱咐道,“要听舅老爷的话,好生读书,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英哥儿乖乖应下,忽然想起什么,眼睛亮晶晶地问:“祖父,我能带阿狸和阿啾一起去吗?”
贾赦立刻板起脸:“胡闹!书院是读书的地方,怎么能带猫和鹩哥去?不成体统!”
英哥儿的小脸顿时垮了下来,嘟着嘴不说话了。
贾赦看他那委屈的样子,心又软了,温声道:“它们留在府里,有你姐姐和你平姨照顾,你怕什么?等你考完试回来,它们肯定还好好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