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哥儿那副时而蹙眉思索、时而恍然点头、时而因理解而露出满足笑容的沉稳又可爱的模样,让黛玉心中充满了暖意。
午后小憩醒来,便是英哥儿“走亲访友”的时间。
他先溜达到东边小院。迎春正坐在廊下绣架前,对着绷紧的白绢,纤指捏着银针,细细绣着一丛翠竹。
她性子安静,见了英哥儿,也只是温柔一笑,放下针线,从手边的攒盒里拈出几块松子糖递给他:“哥儿醒了?尝尝这个,不粘牙。”
英哥儿甜甜地道了谢:“谢谢二姑姑。”然后才伸出小手接过糖,挨着迎春坐下,小口含着糖,安安静静地看着银针在白绢上穿梭,翠绿的竹叶渐渐成形。
偶尔迎春会低声教他认认丝线的颜色,或是讲讲竹子的样子。他看得极认真,小嘴微张,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那份沉静的专注,让迎春绣花的手指都更加轻柔了几分。一室静谧,只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和针线穿过绢布的细微声响。
接着是探春的住处。探春这里总是收拾得格外利落。
她正临着一本帖,见英哥儿来了,便搁下笔,拿帕子擦了手,笑着把他抱到膝上:“小皮猴儿,今日又听了什么新故事?说一个给三姑姑听听?”
有时也会拿出九连环或七巧板,考校他的巧思。
探春的目光锐利,要求也高。英哥儿在她面前坐得格外端正,小眉头拧着,小手笨拙却极其认真地拆解着环扣或拼凑着图样。
遇到特别难的地方,他会抿着小嘴,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看,那份沉静思考的模样,全然不像个两岁的孩子。
探春看着他努力的小模样,眼中冷硬的神色总会不自觉地柔和下来,忍不住伸手点点他的小鼻尖。
最后是李纨带着贾兰居住的院落。这里最是安静,窗台上养着几盆碧绿的兰草。
十岁的贾兰已是个小少年模样,正端坐在书桌前,神情专注地诵读着《孟子》,面前摊开的书本上密密麻麻写着注释。
李纨在一旁做着针线,不时抬头看一眼儿子,目光中满是期许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科举之路已经不远,母子俩都绷着一根弦。
英哥儿轻手轻脚地蹭到门边,探出小脑袋,小声唤道:“兰哥哥……”
贾兰从书本中抬起头,看到门口的小团子,紧绷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放下书招招手:“英哥儿来啦。”
李纨也放下针线,温声道:“哥儿进来吧,轻些声。”
英哥儿乖巧地点点头,蹑手蹑脚地走进去,挨着贾兰坐下,好奇地看着他书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
贾兰有时会指着一个简单的字考考他,英哥儿认得便小声清晰地念出来,认不得就眨巴着大眼睛摇头,小模样既认真又可爱。
李纨会拿出些新做的、样式精巧的素点心分给两个孩子。英哥儿小口吃着点心,安安静静地看一会儿贾兰读书,或者玩一会儿李纨给他准备的小布老虎。
他知道兰哥哥在“做学问”,不能打扰太久,待了一会儿,便会懂事地起身,对着李纨和贾兰规规矩矩地说:“大伯娘,兰哥哥,英哥儿去别处玩了。”然后才迈着小短腿离开。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